肉宅屋

我能看见状态栏 第323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苟杰森摇了摇头,然后有些不好意思道,“主要是我觉着……这个病既然是首次发现,那肯定要写写文章的。把病人留下来,也有助于咱们拿到更多的资料,然后去发这个文章嘛。”
    第862章 诊断训练系统
    上午的大查房结束了。孙立恩并没有从中学到什么特别的查房技巧或者规培技巧——在他看来,张教授今天的查房不光显得有些太过平和,甚至没有什么实际教学意义。
    在心里冒出这个想法的时候,孙立恩一开始被自己的念头吓了一跳。他迅速分析了一下自己这个念头的来源,并且希望找到让自己感觉过于良好,甚至有些膨胀的源头。
    仔细琢磨了一阵后,孙立恩惊讶的发现……自己的感觉好像确实没错。今天的查房不光没有解决什么问题,反而给参加查房的规培生们增加了不少疑问。
    抱着这样的疑问,孙立恩向张智甫教授提出了这个问题,“为什么不让他们先上手参与治疗,或者至少先就病人的情况问一问他们呢?”
    “这次分配过来的规培生里,两个是规培第二年的,一个是第一年的。”张教授坐在座位上笑道,“他们大多数也就轮转了几个科室,对这些疾病的认知还太浅……”说到这里,张教授对孙立恩认真道,“你属于特例,不能用你作为范例去要求其他规培医生。”
    “所以……”孙立恩想了想问道,“今天的查房算是开胃菜?”
    “要对他们的诊断能力进行培养,常规方案肯定是不行的。”张教授点头道,“咱们常规的规培计划,主要是让规培生对特定科室的常见治疗内容有个熟悉的过程。这种规培计划本质上是为他们以后进入其他科室工作而准备的。但他们并不一定会留在综合诊断中心,也不可能全都留在中心里工作。那么,在这一两个月的规培过程中,我们就得想办法,教给他们诊断中心最核心的工作技巧。”
    “这个技巧是……?”孙立恩好奇的问道。在他看来,综合诊断中心最重要的工作核心,就是“遇事认真”。对病人的情况认真对待,对病情变化认真对待,对用药检查认真对待。他就是这么干的,同时也从中获益匪浅。
    “我认为,诊断的关键在于思考方式。”张教授指了指自己的脑袋,又指了指孙立恩的脑袋,“咱们两个的诊断习惯和方法都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一样的——抓住一切可疑的地方,抓住一切不合常理的地方,然后多问几个为什么。”
    “我们并不一定能找到病人身上所有的答案,但我们能够尽可能的去尝试找到正确的方向。”张教授笑着说道,“我认为,这就是诊断医生的职业关键所在。竭尽全力,去审视每一条线索。”
    孙立恩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真要说起来,张教授的说法,其实比孙立恩自己的看法更加广博一些。并不是每一个医生都能和孙立恩一样,拥有这么缜密的思维方式和知识体系——这个知识体系可是被吴友谦老师和老东西的训练库训练了整整一年的结果。
    更何况……他们也没有状态栏可以用。也许以后老东西能够为临床医生们提供更加有价值的参考意见,但毕竟……他们不是孙立恩。
    怎么让这些不是孙立恩的医生,发挥出接近或者说类似孙立恩的作用?张智甫教授的答案很简单——在这些医生的心里埋下一颗种子,然后慢慢等待着这颗种子长成参天大树。
    “正确的诊断思维方式”,就是这颗种子。也许对很多轮转到综合诊断中心的医生而言,这只不过是三年规培乃至数十年职业生涯中比较稀罕的一次体验。但总会有那么一两个医生,能够通过日常工作和学习,把这颗种子浇灌培育成参天大树的。
    “那么,以后的规培方案就不能光给他们提这种思考题。”孙立恩想了想之后说道,“要不然……我回去整理一下,搞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病例出来,做成习题的感觉让他们试试?”
    孙立恩想把以前自己体验过的那些训练题拿出来,给新来的规培生做做看。目的也很简单——以前他通过这些病案反复训练掌握了一套还算不错的临床诊断思维方式。那么,这种东西用来给诊断科的规培生们训练思维方式,似乎效果也不会太差。
    “那可太好了。”张教授大喜过望,他也有类似的想法。不过张教授手头的病案相对都比较复杂,大部分都是类似计秀英和魏爱华的那种“常年误诊”的病人。光是误诊的记录就得有个二三十页,相关检查加在一起甚至有差不多一百来页。要把这些病案浓缩成简单的“病案分析习题”,是一件非常困难的工作。
    “那我回去就开始收拾资料。”为了按照协议给武田制药提供罕见病的报告,孙立恩这边的病例基本都是整理好并且已经完成了数据脱敏的。除了性别和年龄以外,武田制药不可能知道病人的任何个人信息。如果武田方面需要这些患者更进一步的信息——他们还从来没有这么要求过——那么,就必须通过孙立恩和四院,才能和患者取得联系。如果患者本人不愿意,那他们压根不可能得知病人究竟是什么人。
    这样脱敏完了的数据还有一个好处——用来作为诊断习题简直不要太方便。孙立恩只需要把之前的“病人自述”以及自己观察到的“病人体征”放在一起,这样基本就可以构成题干了。后面只需要按照病例现存的检验数据,给规培生进行提供就好。
    这事儿孙立恩自己肯定干不来。以前在吴友谦教授那边的时候,这个流程是通过“孙立恩在电脑上下达检查医嘱”,然后“工作人员把检查结果送到办公室”完成的。但现在既然要让更多的规培生们进行训练,人工传递结果自然就显得不那么可靠且现实。
    最好是做个软件……孙立恩灵光一闪,然后把目光看向了一旁的袁平安。
    袁医生之前是不是说自己正在学习php来着?
    孙立恩嘿嘿一笑,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正在电脑前面苦着一张脸,噼里啪啦敲着键盘当兼职码农的袁平安。以及那个即将成为所有综合诊断规培生噩梦的习题培训系统。
    就叫“诊断思维训练系统”怎么样?听起来就像是特别火的网络嘛!孙立恩的眼睛像是胡佳一样,笑的眯成了一条缝。不过缝隙里闪过的……大部分都是不怀好意以及幸灾乐祸。
    第863章 参观学习
    孙立恩这边正在想办法压榨袁平安的剩余价值,而同样在第一诊断中心的办公室里,苟杰森正在悄悄的给自己的同学发着微信。
    “你这次可是把我给坑惨了!”苟医生在微信里快速朝着自己的同学抱怨道,“谁跟你说综合诊断中心的核心人物是徐有容医生的?”
    “啊?不是么?”微信那头的人回消息道,“我二叔说,综合诊断中心现在的诊断科主管医生就是徐有容啊。”
    “这地方分两组的你知不知道?”苟杰森咬牙切齿的回道,“而且,一组的组长是谁我虽然不知道,但是我手头上基本所有的病例,主管医生和诊断医生都是孙立恩!”
    微信那边沉默了好一阵之后才回道,“这不可能吧?孙立恩不是规培生么?”
    “你问我我去问谁?你二叔到底靠不靠谱啊?”苟医生真的快抓狂了。他在来到综合诊断中心之前做了很久的功课。包括综合诊断中心里的医生们究竟是怎么个分工,这些医生平时都负责什么内容等等。在来到综合诊断中心以前,苟杰森为了搞清楚这里的状况,甚至专门托了自己同学去问问他二叔,中心里究竟是个什么情况。
    “怎么可能不准啊?”苟杰森的同学对此表示了极大的困惑,“我二叔是四院的检验科主任啊,哪个科不得跟他们科打交道?院长都不一定比我二叔更了解这些科室啊。”
    “那你二叔就有问题。”苟杰森怒道,“我这么跟你说吧,综合诊断中心的核心人物绝对不可能是徐有容医生——就连张智甫教授都算不上核心人物!”
    更加大胆的猜测,苟杰森没有说出来。但就他的观察……综合诊断中心的核心人物……很有可能就是身为规培医生的孙立恩。
    这种话他当然不敢直接说——哪怕就算有了充足的证据,要说出这种话来仍然是需要非常强强大的勇气的。孙医生毕竟还只是个规培生,要他来扛一个成立了不到三年的综合诊断中心的大旗,实在是太匪夷所思了一些……
    等会……苟杰森忽然反应了过来,孙医生今年是规培第三年,而综合诊断中心……正好是在他规培开始后建立起来的。
    一个匪夷所思的结论就此诞生。苟杰森愣了好久之后,在微信上写下了这么一句话,“我好像……知道怎么回事了。”
    ··
    ·
    ·
    “这两个病例是从二院那边送过来的,根据报道应该是中毒,虽然患者神志清楚,但是无法判断中毒来源。”下午三点二十分左右,一辆拉着警笛的救护车开到了综合诊断中心楼下。早就得到了通知的综合诊断中心的医生们已经开始了紧张的准备。
    孙立恩在一开始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其实是打算拒绝接受这两名病人入院的。原因也很简单——处理中毒,应该是急诊科的工作。就算是二院的急诊科水平不行,无法诊断中毒,那四院作为大急诊中心,无论如何也不应该处理不了中毒的病人才对。
    “这两个病人,没有亲缘关系。而且之间也没有共同的生活轨迹。”向孙立恩通知转院接收的是周军,他在电话里非常明确的说明了这两个病人需要入住综合诊断中心的原因,“这两人是老乡,但互相之间并不认识。他们在同一天下午发病,而且表现出的症状都完全一致。二院的医生已经按照中毒进行了应急处理,给与了洗胃、补液和止吐处理。但是病人从入院到现在已经两天了,浑身震颤和头晕呕吐的情况没有改善。”
    这就很值得深思了。孙立恩已经处理过了不少烈性传染病,在听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两个病人会不会都感染了某种表现类似中毒的地方性传染病”。同时,他也很快就明白过来,为什么周军会决定接受这两名病人,并且将他们送到综合诊断中心里,而不是收入抢救室了。
    第四中心医院的住院部病房紧张,而且基本都是两人间和三人间。如果这两位呕吐且浑身震颤的病人真的是什么传染病,那么在不符合传染病防控条件的病房里收治他们,势必会引起传染病的院内传播。
    最保险的办法,就是把他们先收入到综合诊断中心里。这里都是单人病房,而且房间里也装备了足够有效的空气过滤设备。就算是传染病人,入住综合诊断中心也是风险最小的选择。
    两名病人很快就被送到了综合诊断中心里。而提前做好准备的医生们,头戴护目镜,嘴上扣着n95口罩,双手带着乳胶手套开始对病人进行转运——为了保证转运不会对其他病人造成影响,综合诊断中心这边特意开启了两台平时不怎么用的垂直电梯。
    这次的病人和以前都不太一样——他们的生命体征并不算太差,但处于“中毒”状态下,两人也绝对算不上安全。因此,两人刚一进病房,就被贴上了全套的生命体征监护设备。
    由于患者生命体征相对平稳,而且目前首先考虑的是传染病,所以两人全部被张智甫所在的第二组收治入院。孙立恩这边正在忙着和袁平安讨论测试系统的细节,所以并没有第一时间前去观察病人——他只是让作为规培的苟杰森先去看看患者。
    “张教授也是搞诊断的高手,多看看人家是怎么诊断的,对你也有好处。”孙立恩对一旁的苟杰森这么吩咐了一句,然后就又和袁平安讨论起了测试系统的内容。
    既然带着自己的师兄都这么说了,那作为规培生,苟杰森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他按照指示,穿好了全套防护设备之后,来到了病房里开始见习。
    苟杰森还没有去重症医学科轮转过,这么多的监护设备放在一起……他也是第一次见。但很快,他就开始察觉出了一丝不大对劲的感觉。
    综合诊断中心……好像和其他的科室也没有太大区别啊?
    “张老师,外院已经做过检查了……”马永芳医生正拿着病例报告据理力争,“现在搞重新检查,还要把所有的项目都查一遍是不是有些……慢?”
    “外院要是查出来问题了,还能把病人送到咱们手里?你当他们不喜欢论文啊?”张智甫教授一改早上查房时的和蔼可亲,突然变得……有些尖酸刻薄了起来。“这和咱们在云鹤的时候不一样了,外院的检查体系和咱们的检查体系不一样。他们那些检测设备鬼知道是多少年以前的破烂货,能查的清楚?外院的设备和医生要是都靠得住,还要我们干啥?”
    这一连串话说的马永芳医生无言以对。确实,检验科的水平直接决定了他们能不能有效查出问题所在。不过……二院好歹也是宁远医学院的附属医院,怎么想应该都不至于烂到这种地步吧?
    “武田制药送来的那一堆设备,你不想着用,那就在咱们楼里堆着生锈?”张智甫教授继续教训道,“那还不如送给检验科算了!”
    苟杰森在旁边听着,突然明白了过来,为什么自己的消息源这么不靠谱——感情综合诊断中心有自己的检验科室,压根就不用去找检验科呗?
    “患者自己有不自主震颤,但是睡眠时会消失。这个问题应该定位到神经内科——我记得一组那边是不是有个姓胡的神内医生来着?”张智甫教授继续开始了治疗诊断,“把人请过来做会诊,跟影像那边联系,让他们准备mri和ct检查。”
    没有人会问“有没有取得患者家属同意”或者“付费怎么办”之类的问题,张教授就像是一名了不起的乐团指挥家一样,开始有条不紊的安排起了各个医生们的工作。整个过程完全没有任何一丝“迟疑”或者“运转不畅”的地方。仿佛这并不是五六位医生要和院内的众多部门通力协作,而是一头长了八条腿的巨兽正在从梦中逐渐清醒过来,然后现在正在尝试舒展身体一样。
    轻松简单而且如臂使指一般,甚至让苟杰森感觉到了一丝……羡慕。
    如果自己以后也能有一个这样的团队……不,只要能加入到这样的一个团队里,那平时工作一定会很舒心吧?
    “至于你们规培……”苟杰森还没来得及对以后的工作展开幻想,张智甫教授就对规培生们也进行了任务安排,“这样,小黄你去跟影像,看看那边是个什么工作流程。小丁你去检验,正好把血液样本送过去。”他顿了顿,然后对一旁表情有些难看的苟杰森道,“杰森,你在这边留着,等胡医生过来之后,记录一下他的问诊方式,你们都是第一组的,互相沟通起来应该也比较方便——他在问诊的过程中要是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那就当场提问。”
    被安排了工作的苟杰森并没有任何不满,他反而朝着张智甫教授露出了一丝感激的表情,并且使劲点头道“没问题!”
    第864章 近水楼台
    孙立恩和袁平安在一起讨论了好一阵子,随后两人一起得出了一个令人沮丧的结论——要达到孙立恩的标准,袁平安这二把刀的水平那是绝对行不通的。
    “你这个最起码得找个专门的开发公司吧?”袁平安嘟囔着,他是坚决不肯承认自己水平不足的。“这工程量也太大了。”
    “找开发公司……这我没搞过啊。”孙立恩面露难色,找其他医生搞会诊这种事情他现在一点心理压力都没有。可要找专业人士,让人家为自己的需求订制个产品出来,这种事情他真的有些发憷。“而且这得不少钱吧?”
    “你一个程序员都不认识?”袁平安也犯了难,他大概能猜得出来,这种工作肯定需要专业团队,而且价格不菲。“至少先找个人,咱们咨询咨询嘛。”
    “我上哪儿认识程序员去……”孙立恩苦笑道,“我以前接诊过的病人里倒是有个程序员,不过人家……现在估计正在什么地方过着自己的好日子呢。”
    “你说的是那个杨建强吧?”一旁全程旁听了两人讨论内容的徐有容忽然问道,“他是个程序员?”
    “对啊。”孙立恩点了点头,“他夫人是项目管理,他好像是……后台吧?”对于杨建强这个病人,孙立恩最深的印象除了那七个颅内水肿区域,以及长达三十年的潜伏以外,剩下的就是杨建强和他的夫人吕静安了。根据吕静安的说法,他们两个人在沪市刚认识的时候,吕静安是项目主管,而杨建强只不过是她手底下的一个程序员而已。
    杨建强是怎么通过努力工作和开朗外向的情绪打动自家顶头上司,并且最后抱得美人归的故事,孙立恩就不太清楚了。反正看他在icu里写的那个情书……孙立恩觉得反正杨建强靠的肯定不是什么笔头功夫。
    “杨建强现在还在随访阶段呢,我差不多每个礼拜都得打个电话过去问问情况。”徐有容用非常镇定的语气说出了非常了不得的内容,“你要是有需要,我现在就打个电话问问呗?”
    ·
    ·
    ·
    已经出院了的杨建强,现在每天都在坚持锻炼。虽然丢失的记忆到现在也只是恢复了一小部分,但这并不影响他现在每天都过得非常幸福。
    是的,幸福。杨建强不止一次的向徐有容提过自己的这种感受。一开始他提到这个感受的时候还相当紧张,“徐医生,你说我这会不会是脑子里又有什么问题了?”
    “如果你一天到晚都觉得特别幸福,而且这种感觉已经影响到了你的日常生活的话,那你可能需要回来再检查一下。”徐有容在电话另一头,用罕有的,带着笑意的声音说道,“可如果只是因为你和夫人感情和睦,那这个反应应该是正常的。”
    杨建强和吕静安的感情和睦不说,现在两个人的家庭也已经变成了三人——吕静安在杨建强出院一年半后成功怀孕,目前已经升级成了宝妈。虽然照顾宝宝压力很大,而且因为她和杨建强都父母双亡,甚至连个帮手的都没有。但这对夫妻还是克服了无数困难,最终努力坚持了下来。
    不过日常生活虽然还算顺利,但这对夫妻现在却面临着很大的经济压力。
    尽管医生们已经很小心的处理了杨建强脑中的水肿区,但辐射和感染仍然对他的大脑造成了损伤。杨建强能够明显的感觉到,自己处理起工作来不像以前那样得心应手。用比较直白的话来形容,就是杨建强感觉自己脑子变差了。以往他能够在家中依然获得源源不断的工作订单,就是因为自己的一向独特技巧。
    杨建强可以在行业中牢牢占据一个位置,就在于他独特的代码阅读能力。每一个后台工程师在构筑代码的时候,往往都有自己的一套办法或者说方式。一旦中途换人,想要维护原来的代码,并且在这基础上进行新的功能开发就会显得非常困难——尤其是在之前的开发不够规范,大量代码并没有进行注释的情况下,这样的工程就成了几乎不可能的任务。
    杨建强的能力就体现在这个地方——他能够以很短的速度,分析出面前的无注释代码的用途,并且在维持原有功能的基础上,把这些不规范代码转换为规范代码,并且补上注释。
    这样的工作并不是太多,但找上门来的每一个都报酬不菲。杨建强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撑起这个家,确实是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的。
    然而在白血病和脑弓形虫的联合打击下,他惊恐的发现……自己的脑子就像是锈死了的齿轮一样。往常看起来就像是正常可读文字的代码……现在几乎快成了天书。
    家里还有些存款,商业保险也确实为他们解决了很大一部分困难。但坐吃山空总不是个事儿。杨建强现在的主要工作,是在家里远程为其他刚入门的学生或者爱好者提供编程教程,而吕静安则开始利用自己的工作经历,在宁远本地的it公司中教授项目管理和进度协调之类的内容。
    “徐医生?”在接到徐有容的电话时,杨建强是有些惊讶的。按照一般的联系规律,徐有容应该在周日上午打来电话才对。这个突发情况让杨建强有些担心……不会是自己真的又检查出了什么问题吧?
    “杨先生,我这边有点工作上的事情想跟您讨教一下……”徐有容在孙立恩的示意下,首先表达了自己打电话来的意思,“我们科里打算做一个给医生们做个测试用的软件,但是不太清楚这个系统应该找什么样的公司,或者用什么样的结构。您这边要是方便的话,能不能约个时间和我们谈谈这方面的内容?”
    徐有容顿了顿,然后在孙立恩的示意下继续补充道,“当然,我们会为这次的咨询支付咨询费用的。”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