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351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不感谢他们感谢谁呢?
    自从去年莫茹定期给她和二嫂几个红薯砖让送回娘家去,救了娘家一家子的命,张够对此已经坚信不疑。
    当然,也有婆婆天天见缝插针洗脑的结果。
    王金秋也听不少人说了,幸亏先锋大队开了个砖窑厂发红薯砖,如果不是他们,很多闹饥荒的人家就要饿死了。
    他们都感慨多亏了先锋大队的红薯砖啊!
    自从春天发生抢粮管所那样的事儿之后,周明愈就决定扩大砖窑厂和造纸厂规模,面向附近的大队、公社招工。
    不给工钱,而是把红薯砖当工钱定期发给他们,让他们一星期回家一次,可以把红薯砖送回家去接济一家老小。
    一个红薯砖有三四斤重,他们拿回去,就够家里人顶两天的。
    可以说这红薯砖真的是救荒利器。
    不但救了外村人,去岁冬天和今年春天也救了先锋大队自己的社员。
    周诚志之所以敢答应公社把所有麦子都交上去,就是仗着囤的红薯砖呢。
    去年冬天涝得厉害,粮食收成不好,他们也是靠着这批红薯砖挺过来的。当然还有莫茹从莫家沟顺回来的粮食掺进去,只是没让别人知道而已。
    毕竟虽然红薯可以救命,可顿顿吃红薯,吃得烧心胃疼,也不是什么好事儿。
    也因为这个,先锋大队现在已经养成每年都做红薯砖囤积的习惯,既能防饥荒,平时也能接济贫困的社员们。
    莫茹看张够也挺累的就道:“三嫂,反正咱家也不缺那口吃的,你不如先不要去,让那些真正需要的去赚吧。”
    张翠花也同意。
    张够想想也是这么回事,等大家都不饿肚子的时候,她在凭力气去赚私房钱吧。
    这话儿让周诚志知道,就直接说开了,让大家跟劳模学习。于是冬天和来年春天粮食紧缺的时候,先锋大队的女人们就不去帮工,把机会让给外村那些真吃不起饭的人家。
    先锋大队的女人们不去帮工了,却不断地排队买砖瓦,有钱的直接拉够所有的砖瓦,等着来年化冻以后翻新屋子,钱不够的就先买瓦,直接把屋顶都盖上瓦片。
    就算原本不想,买瓦的人家现在都忍不住,春天的时候人家都忙着盖瓦,他们没弄,结果夏天秋汛期的时候,下了几场雷暴雨,风大雨大的,很多人家都开始漏雨。
    吃了亏就长记性,这会儿趁着外面来买瓦的少赶紧排队去买。
    所以,只要有点闲钱就会想着盖瓦顶。
    现在最抢手的就是粮食和先锋大队砖窑厂的瓦!
    ……
    先锋大队的砖窑厂越做越红火,能申请到的煤炭数量也越多,加上周明愈和单腾飞的蘑菇鸭蛋生意又增添了砖瓦交易,能够从煤矿拉到的煤炭就更多。
    单腾飞每次都让人特意给周明愈拉煤炭运到东关,然后让周明愈把砖瓦拉过去,两拨交换,也不用付钱,只需要等价交换即可。
    不过总归是周明愈赚点便宜,毕竟他的砖瓦烧制要麻烦,而煤炭只需要挖出来简单加工就好。
    单腾飞都会多给他一些煤。
    这周到的服务,让东关煤炭厂的厂长都大呼羡慕得很呢。
    有了源源不断的煤炭,先锋大队自己的煤炭加工也能办起来,把煤块破成煤粉,然后按比例加黄土、水摇成小小的煤饼,再卖给自己社员或者就近的大队。
    社员们买了去取暖兼做饭,加上队里分的庄稼杆儿,一个冬天都不用再犯愁柴火的问题。
    往年多少人犯愁没草烧呢。
    煤炭多了,莫茹就和周明愈去县城托邱云去铸铁办预定一批铸铁炉子。这种炉子像个大花盆,底下三足支撑,炉体上小下大连成一体,上头有烟道和加煤口,底下有出渣口。
    这是去年新时兴的简易两用炉子,改造自进口的洋炉子大花盆式样,改造以后炉体简单实用简单,既能烧球也能烧蜂窝煤,非常好用。
    这种炉子比起以前的铁皮炉子好用很多,以前的铁皮炉子需要搪炉子,搪不好既难用又费煤,简直要人命。
    比铁皮炉子更好的优势是烟道上可以装那种铁皮烟筒,一直通到屋后去,煤烟直接排出去,末端加了一个风斗,不至于被风倒灌把烟呛在屋里。
    有烟筒和风斗,就不怕煤气中毒,安全又方便。
    冬天处处都要用热水,莫茹就在炉子旁边加了一个铁皮水箱,这样就能随时有热水,洗脸洗澡都方便。
    俩孩子被她给养成习惯,冬天也要每天擦擦,隔几天就要洗个澡,不洗就难受。不少妇女拿这个说嘴,暗地里嘀咕劳模好享受之类的,毕竟他们一冬天都难洗个澡呢,顶多洗洗脚和下面。
    对于这种论调莫茹听见也当没听见,就算以后有人说,反驳起来也容易,除四害懂不懂?讲卫生懂不懂?
    有了炉子不只是用热水方便,想吃点什么也方便,直接放炉盖上烤,或者把砂锅坐上热都行。
    天不亮捅开炉子,把粥熬上,这都省了早起做饭。
    他们预定的炉子是长期供货,什么时候有什么时候去提货,自己装一个,再给张翠花屋里装一个,周培基家也买个……和拉砖瓦一样,都排着队呢。
    …………
    莫茹在周明愈的怀里醒过来,睁开眼屋里黑漆漆的,因为窗户上挂着草帘子呢,也看不见外面是否有光亮。
    炉子一夜未熄,房间里暖烘烘的,有水仙花的香气袭/来,让人熏然欲醉。
    在他怀里窝了一会儿,迷迷瞪瞪又睡着了。
    最后是周七七要尿尿的声音给她叫醒的。
    周明愈麻利地起身亮开手电筒,把闺女抱下去,又摸摸儿子,也抱下去小便。
    莫茹嘟囔一声,从枕头底下摸出一块有年头的怀表,打开黄铜表壳,看了一眼,已经过六点。
    周明愈把完孩子再给塞进被窝里,又去倒水给莫茹喝。
    周七七揉着眼睛小声试探,“我睡不着了,能不能吃块糖啊?”
    周小八则眼睛都没睁开继续踏踏实实地睡觉。
    莫茹打了个哈欠,“大闺女,哪里有人一大早吃糖的?昨天不是还说牙疼吗?保不齐要蛀牙了。”
    周七七立刻张开嘴,“你看,没有蛀牙!”
    “那也等吃过早饭再吃。”莫茹不肯妥协。
    周七七就嘿嘿笑着钻进爸妈的被窝里,躺在两人中间,“爸爸,我心里苦。”
    周明愈:……
    莫茹翻了个身,去小八被窝搂着儿子睡了,不能和戏精打交道。周七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招儿她可领教多次,晾着就行。
    周七七见她躲开,就开始满炕滚着玩儿。
    春天翻盖砖瓦房的时候,炕也重新盘过的。
    以前炕的尺寸是三米乘一米七,南北太窄,周明愈睡不下所以东西向睡觉。后来四个人东西向也排不下,就重新盘炕,这会儿三米乘两米的,既能让周明愈南北向伸开腿,还能让孩子们自由翻滚。
    滚到最后,她哎呀一声,脑袋居然被怀表给咯了一下,疼得开始哼唧,“哎呀,脑袋破了,被咯了个窟窿。”
    周明愈笑道:“咱上卫生室包扎一下啊。”
    莫茹:“包扎什么啊,拿块糖糊上就好了。”
    周七七:“我看行。”
    说完就咯咯笑,举着那块怀表认时间。
    这怀表是邱磊在城里用鸡蛋和蘑菇换的。
    说是一位脸上长个大痦子的老太太,因为粮油店买不到细粮、鸡蛋和蘑菇,就用怀表跟邱磊换的。
    表壳背面刻着一行字:民国十年苏氏表行。
    这是一块有年头的古董,没想到那人说卖就卖了,一点都不留恋,倒是让莫茹捡了个便宜。
    看着那块表,莫茹心头一动,她对周明愈道:“小五哥,你说咱们能不能去城里用细面换点老物件回来?”
    她听邱磊说过的,炼钢的时候家里的金银首饰都被收上去,后来多半退回,但是基本也不让戴,说这是封建地主派头,是资产阶级情调,不符合社会主义艰苦朴素的风格。从前年粮食奇缺,四处挨饿的时候,乡下城里老太太都曾拿首饰之类的想换粮食,结果根本不值钱!
    不管原本值几两银子有多贵重,在挨饿的时候,一个银镯子换不来两斤米!
    这时候比前两年饥饿还厉害,城里也许久吃不上白面,对于那些没吃惯粗粮的人家来说,还真是要疯。
    所以她觉得这是个机会。
    周明愈自然同意,反正他也不用天天去砖窑厂盯着。
    腻歪了一会儿,周明愈起来熬上粥,等差不多的时候把砂锅端下来闷着,开始煮鸡蛋馏窝窝头。
    天冷以后他们就没去南屋吃饭,因为小八冬天喜欢睡懒觉,安安静静地能睡到□□点钟,莫茹也不折腾他,就让他一直睡饱。
    所以他们就不去南屋吃早饭,自己做了吃。
    正吃早饭的时候,墙头上传来周培基的声音,“周明愈,借个火儿!”
    这是周培基又把炉子给弄死了。
    莫茹笑道:“真是服了他了,快给他送几块红炭过去。”
    周培基用得不是那么熟练,晚上封住炉子,早上想要捅开的时候,就发现已经给憋死了。
    等他们吃完早饭,莫茹一回头,就发现小八醒了,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只瞪着眼睛盯着她看呢。
    她笑着把儿子抱起来,“亲爱的小八,饿不饿啊。”
    他还差个月就周岁了,现在还在吃母乳,莫茹也给他掺了辅食,他喜欢吃鸭蛋不喜欢吃鸡蛋,另外还能吃点小米糊糊和烂面条。
    也没见他过敏消化不良的,莫茹就由他喜欢。
    喂了奶,莫茹拿了温热的手巾给儿子擦了脸和手,又擦上自制的婴儿护肤水免得皴脸,其实就是凡士林、甘油配的。
    “叮铃铃”外面传来自行车铃的声音。
    周七七立刻跳下地,“哪里来的自行车。”
    全村除了他们家有自行车,别人没有,那这铃声就是外面的,估计是公社的干部
    周七七跑去院子里,大黄立刻跟上,她去开了院门,就见门口一个大汉推着辆破旧的自行车正呲着大白牙冲她笑呢。
    她诧异道:“你谁啊?”
    秦桂豪拍拍后座的青绿色邮包,自豪道:“邮递员!”
    周七七还不知道邮递员是啥呢,“邮递员?甜不甜?”
    好不好吃?
    秦桂豪挠挠头,嘿嘿笑道:“你爹娘呢?”
    “有信吗?给我吧。”周七七伸出小手。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