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何日请长缨 第154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韩伟昌用手指了指,说道:“叶总,你认真看看这个地方。”
    叶永发瞪圆眼睛又看了看,还是摇着头说:“我没看出什么特别的。”
    韩伟昌伸手接过那个工件,在自己刚才指的那个地方稍稍用力一按,神奇的事情发生了,那个地方居然沉了下去,整个工件一下子就变成了两片。
    “这居然是拼起来的!”
    不单是叶永发,其他人也都震惊了。他们刚才虽然没上手,但离着不远,这工件的状况他们也是看得清清楚楚的。在韩伟昌动手之前,这工件分明就是一个整块,无论如何都看不出上面有什么缝隙。
    而现在,被韩伟昌用手一按,工件就分开了。这哪里一整块工件,分明是两片拼装起来的,上面那片有几个孔洞,下面那片带着几个凸起的圆柱,圆柱套在孔洞里,严丝合缝,看着就像是一个整体一般。
    这是多高的加工精度啊!
    使用精密铣床,当然也能够加工出这样高精度的工件,但一般只限于一个特定平面的加工。这种又是孔洞、又是圆柱体的精密加工,如果要在精密铣床上实现,足以让一名优秀铣工崩溃。
    “这就是这台雕铣床加工出来的?”叶永发按捺着内心的激动,指着雕铣床向韩伟昌问道。
    “正是。”
    “难吗?”
    “不难。”
    “能现场给我们演示一下吗?”
    “完全可以。”
    韩伟昌说着,向一旁的赖涛涛比划了一下。赖涛涛不知从哪拿出一块表面做过粗加工的毛坯,走到雕铣床跟前,动作娴熟地打开机床的保护罩,把毛坯夹装到了工作台上,再关上保护罩。接着,他又在控制面板上按了一堆按键,机床嗞嗞地响着,保护罩里的雕刻头开始在工件上切削起来。
    大家都凑上前来,隔着透明的机床保护罩,观察着里面的加工过程。这些人都是干机械出身的,虽然没见过这种雕铣机,但打眼一看,也明白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雕铣机其实就是铣床,只是采用了小刀头,突出了精细加工。由于功能单一,它的加工精度便可以有效地提高,操作难度也有所下降,这就是它相对于普通加工中心的优势了。
    第323章 给你指条路
    加工工件的图纸是事先就已经输入到雕铣机里去的,要完成这样一个工件的雕刻,需要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大家自然不会围着这台机器傻看着。韩伟昌引导着众人来到旁边,向他们展示了一批雕铣机生产出来的工件样品。
    “这花纹,太细密了,普通加工中心可做不出来。”
    “这个头像也是雕出来的吗?这刀头也太灵活了吧?”
    “咦,这么小的字,而且……这是行楷字体吧,这是怎么弄出来的?”
    一开始,大家都还想着要装得从容淡定一点,不能让韩伟昌看出自己对这种机床的兴趣。可看到那些美仑美奂的样品,大家就装不下去了。大家都是搞精密加工的,在金属表面上加工出这些图案有多难,每个人都非常清楚。
    有许多模具都需要在工件上刻字,哪怕是一个标准宋体字,要转化为数据文件也是一件极其麻烦的事情。可韩伟昌向他们出示的样品,居然还能刻出行楷来,这是何等奢侈的行为啊。
    “韩总,这些图案的数据,肯定不是人工写进去的吧?”
    芮岗福美厨房用品公司董事长李永福试探着问道。
    “当然不是。”韩伟昌牛烘烘地说,“我们有专门的程序,只要拿扫描仪对着图案一扫,就能够自动生成数据文件,非常方便。”
    “这东西,我好像见过。”一位名叫谢守国的小老板说,“韩总,你们这个方法,是不是和街上那些搞木器雕花的是一样的?”
    “谢总高见!”韩伟昌笑道,“我们可不就是照着雕花机床的设计开发的吗?大家应该知道吧,现在国内最好的雕花机床,就是我们临一机开发的。”
    “对对,我有印象,我有一个亲戚就是买了你们临一机的雕花机床,现在开了个雕花店呢。”另一位小老板附和道。
    “这种雕铣机,倒是挺对我们的路子。”叶永发开口了。明人不说暗话,韩伟昌此前已经向他说过,临一机开发这种雕铣机,就是冲着新塔公司这样的模具企业来的。他粗略地看过来,发现雕铣机的确符合他的需要,他如果还装出不屑的样子,就未免太小瞧韩伟昌的智商了。
    “韩总,这样一台机器,你们的报价是多少?”叶永发直言不讳地问道。
    “如果叶总想要,我们可以做到35万一台。”韩伟昌说。
    听到韩伟昌的报价,在场的小老板们一下子就全哑了,一个个在心里琢磨着这个价格。叶永发沉了沉,摇摇头说:“这个价太高了。滕机的数控铣床,一台也就是不到50万,能加工一米五的模具。你们这种小机床,也就是80公分的加工范围,而且只能做少量的铣削,比数控铣床的功能少得多。这样一台机床报35万,太高了。”
    “没错没错,价钱太高了,就这么一个小玩艺而已。”其他小老板也纷纷说道。
    机床的价格,当然不是按照体积来计算的。有些进口的小机床,体积甚至比这台雕铣机还小,报价100多万元人民币,大家也得捏着鼻子认。机床虽小,里面数控系统、导轨丝杠、电主轴、刀库、对刀仪等一样也不会少,甚至由于体积小,这些部件的精密度要求更高,价钱反而会比大机床还贵。
    可那毕竟是进口机床不是?国产机床卖到35万,大家就觉得贵了。如果加点钱,就能够买到一台国产加工中心,粗活细活都能干,何必买这样一台只能做雕刻的小机床呢?
    当然,大家说归说,这种雕铣机的优点,大家也是看在眼里的。加工中心理论上说也能做这种精细雕刻,但要保证精度,效率就会受到影响,而要提高效率,又无法兼顾精度,哪有雕铣机这样好用。
    韩伟昌是惯于与这些小老板们打交道的,当然能够听得出大家话里的意思。他没有向众人解释,而是对叶永发说道:“叶总,我报的这个价,还是针对新塔公司来的。因为只有新塔公司,才能保证一个基本的批量。如果是单台生产,35万只怕是连成本都不够呢。”
    “我们新塔也要不了太多。”叶永发说,“如果机器的性能可以达到你跟我说的水平,使用寿命也没问题,我们可以考虑进几台试试,不过最多也超不过10台。”
    “我敢保证,叶总用过这种雕铣机之后,肯定会再追加订货的,起码是50台以上。”韩伟昌笑呵呵地说道。
    “那也就是极限了。”叶永发没有否认,而是顺着韩伟昌的话说道。他内心的真实打算,也是采购50台左右。他还想到,有了50台雕铣机,他就能够接更多的精密模具订单,就算一台雕铣机的价格是35万,他要把设备投入赚回来,也不算是太难的事情。
    韩伟昌说:“50台,勉强可以算是一个批量了,不过,光是这样的销量,要把成本降下来,还是太难了。你们不知道,这种雕铣机里面用的部件,都是专用的,有些在市场上都买不到,我们必须自己配套。就为了开发雕铣机里用的高速电主轴,我们临一机前期就投入了几千万,你们算算,我们得卖多少台机床,才能把这些投入赚回来。”
    在工业上,产量越高,成本越低,这是常识了。
    一套高速电主轴的价格近2万元,其中一半是固定成本的分摊。为了开发这种电主轴,厂家需要投入设计费用、试制费用,还要设计专用的模具、夹具等,各种投入高达几千万元。这些前期的投入,是要分摊到每一件产品中去的。
    如果厂家最终生产了几千套电主轴,则每一套分摊的固定成本就是1万元。而如果厂家能够生产几万套电主轴,则每一套的分摊就下降到了1千元。这其中的差距非常可观。
    临一机开发的这种雕铣机,主要的目标客户是各类模具企业,按照韩伟昌的估计,每年的销量大约能有1000多台的样子,这样算下来,一台机床卖到30万左右,利润是比较可观的。如果价格再低,就有些鸡肋了。
    30万一台的设备,如果一年能够卖出1000台,则相当于3亿元的产值,足够让滕机这样的企业打一个翻身仗了。当然,雕铣机一旦问世,肯定会有其他厂商跟进仿造,滕机也不可能完全垄断这个市场,能够凭着先发优势,占有一半市场,也是很不错的。
    叶永发等人自然也知道价格和批量之间的关系,而且也知道韩伟昌的报价里肯定还有余地。他报出35万的价格,估计就是存着以30万成交的心思的。如果是30万一台,叶永发倒也可以接受,不过,作为买家,谁又不想多压一压价呢?
    “韩总,你们这种雕铣机,一年打算卖多少台?”叶永发问道。
    韩伟昌说:“这个还真不好估计。按照我们临一机生产处算的成本,如果一年卖不到2000台,那就是净亏本了。可要想一年卖出2000台,我还真有点没把握呢。”
    他这话就是打马虎眼了,因为他实际的打算,只是一年卖出1000台而已。模具企业虽多,也不是哪家企业都急于更新设备的,而且一台雕铣床也能够用上好几年,人家今年买了,明年还会再买吗?要想一年卖出2000台,韩伟昌实在是没有信心。
    叶永发笑了,他问道:“这么说,韩总报的这个价钱,就是照着一年2000台的销售算的?”
    “是啊。”韩伟昌装出苦恼的样子说,“其实35万一台已经是亏本赚吆喝了,如果不是叶总,而是换成其他人,我起码得报40万的价。”
    “如果你们一年能卖2万台,你觉得价钱能降到多少?”叶永发突然问道。
    “2万台!”韩伟昌蹦了起来,“叶总,你别诓我。你叶总这么大的生意,也只能买50台而已,一年2万台,你让我卖到非洲去吗?”
    “不用卖到非洲去。”叶永发笑着说,“你先告诉我,如果你们一年能卖2万台,你的价钱能够降到多少?”
    “30万!”韩伟昌毫不犹豫地说。
    “那就算了。”叶永发耸耸肩膀,显出一副懒得和傻瓜费口舌的样子。
    “28……,20万!”韩伟昌牙一咬,报出了一个极端的低价。
    按照一年1000台的产量,韩伟昌能够接受的最低价格,也就是25万左右,这差不多就是赚个辛苦钱的意思了。如果要报到20万,就真的是赔本买卖了。但如果一年能够达到2万台的产量,韩伟昌即便以20万一台销售,也依然有可观的利润,因为各种固定成本会被摊薄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
    可一年2万台,这不是开玩笑吗?
    但是,叶永发报出这样一个数字,仅仅是为了跟他韩伟昌开玩笑吗?韩伟昌可真是不信。人家叶永发也是一分钟能赚上百块钱的大企业家,没事跟他逗咳嗽玩?
    “韩总,我给你指条路,成与不成,我就不敢保证了。不过,如果成了,你们这种雕铣机一年卖出2万台,应该是不在话下的。”叶永发说道。
    “真的!”韩伟昌只觉得浑身的血都在向上涌,他盯着叶永发说道:“叶总,如果真能做成这么大的销量,你们新塔公司要的50台机床,我连20万一台都不要,直接给你算成15万!”
    第324章 营销成本
    南方,鹏城市。
    嘉川电子公司总经理温国辉坐在自己的真皮大转椅上,手里握着一个高倍放大镜,全神贯注地察看着另一只手上拿着的一块金属片。那金属片只有一寸多的大小,表面加工极其精致,温国辉正在端详的,是金属片上刻着的几行小字。
    “这就是你说的雕铣机刻出来的?”
    好一会,温国辉才抬起头,看着老板桌对面站着的一人,那人正是韩伟昌。
    临一机开发雕铣机,是为了满足精密模具加工的需要。但模具行业对于雕铣机的需求,其实并不大,一年1000多台的销量,对应着3亿多元的销售额,即便完全被滕机拿下,也就够滕机混个温饱,要想借此重振辉煌,是远远不够的。
    叶永发给韩伟昌指出了另一条道路,告诉他除了模具行业之外,电子行业对于这种雕铣机床的需求,可能是更值得关注的。叶永发说,他的模具公司曾经接到过许多家电子厂的订单,这些电子厂生产各种小型电器,比如随身听、寻呼机、手机等。
    这些小电器体积很小,价格却很高,而且带有奢侈品的属性。作为奢侈品,消费者对于外观的要求是非常挑剔的,而且也愿意为精致的外观支付一笔不菲的溢价。电子厂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一直在绞尽脑汁试图做出更加精美的外壳。
    叶永发的新塔模具公司,很大的一块业务就是给这些电子厂做电器外壳的模具。电器外壳不外乎两类材质,一类是塑料,另一类是金属。
    塑料外壳是采用注塑工艺成型的,新塔公司为电子厂提供的是注塑模具。时下的工艺已经能够在塑料外壳上形成分辨率非常高的花纹,但由于塑料的材质偏软,这种花纹在使用中很容易被磨损,所以一些塑料外壳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就没法看了。
    要让外壳保持精美的外观,就只有使用金属材质。金属材质的外壳是用冲压成型的,大的纹路可以冲压出来,一些图案、文字等就很难直接冲压出来了。目前,各家电子厂采用的方法,就是先冲压出一个金属外壳,然后再用加工中心在外壳上雕刻出图案或文字,这与模具厂制造模具的工艺颇为相似。
    但模具的产量,岂能比得上电子产品外壳的产量。有些电子厂一年生产上千万部随身听,你听说过哪家模具厂的模具是以万来做计量单位的?
    新塔模具公司是井南排得上号的大型模具公司,叶永发想采购的雕铣机,也不过就是几十台而已。但如果韩伟昌能够拿下一家电子厂,人家随随便便就能采购上千台雕铣机。中国正在逐步成为世界工厂,全球的小型家电一半都是在中国制造。如果能够打开电子行业的市场,一年卖出2万台雕铣机也是轻轻松松的事情。
    得到叶永发的这个指点,韩伟昌如醍醐灌顶。他向叶永发再三道谢,又许下无数让利的承诺,然后便马不停蹄地奔向了珠三角,那里正是小型电器的生产中心。
    嘉川电子公司是韩伟昌拜访的第一家电子企业。这家企业目前是全球闻名的电器代工企业,许多国际知名品牌的电器产品,都是由嘉川公司代工制造的。
    韩伟昌来到嘉川公司,递上自己的名片,名片上写的仍然是临一机销售部长的头衔。不过,临一机的主营产品是磨床和镗铣床,嘉川公司作为一家电子企业,对这类产品并没有什么需求,所以韩伟昌的名头在这里并不管用。
    一个底层的采购经理接待了韩伟昌,态度还颇有一些敷衍。但当韩伟昌递上几片自己带来的金属外壳雕铣样品之后,那位采购经理的眼睛就直了。采购经理拿着雕铣样品去找了自己的部门经理,部门经理又向采购总监做了汇报。再往后,便是公司的采购总监和生产总监一同带着韩伟昌,来到了温国辉的办公室。
    “这就是我们的雕铣机生产的样品。”韩伟昌回答道。
    “生产这样一个样品,需要多长时间?”温国辉继续问道。
    “15分钟。”韩伟昌答道。他说的当然是指雕铣工艺的时间,这样一个金属片,前期还要做冲压、裁剪、抛光等一系列操作,这些时间就不归韩伟昌管了。
    “15分钟……”温国辉沉吟起来。
    “温总,如果一件是15分钟,我们三班倒,一天就是96件,1000台一个月起码能保证完成150万件……”生产总监王坤替温国辉做着计算。生产过程不可能做到满负荷,考虑到换班、机器保养等因素,王坤计算出来的结果是比较可靠的。
    1000台……
    韩伟昌只觉得心脏的跳动速度都失控了。果然是这些电子企业凶猛啊,计算产能都是照着1000台的规模来说的。临一机过去服务的客户都是机械企业,就算是一些大客户,一次买上几十台机床,就算是一个大单了,谁有这样的气魄,动辄就说1000台机床能够如何如何。
    不管心里怎样激动,韩伟昌的脸上却没有什么异样。他露出一个谦恭而自信的笑容,等着对方说话。
    “你们这种机床,使用寿命有多长?”
    “首次大修不少于2万小时,报废时间不少于4万小时。”
    “日常维修的情况怎么样?”
    “正常使用的话,一个月停机检修一次足够了。”
    “机床能一直保持这样的加工精度吗?”
    “我们能够保证。”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