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节法军的动荡
在他们进行谈判的时候,查尔斯将军的心理阴影面积可是十分巨大的,他跟他的一些水兵看到毛远山跟爱丽丝正在会议室当中谈判,他知道谈判的内容肯定就是他们法国人的舰队跟运输船,对了,这个时候他们法国人是十分悲哀的,不但在欧洲的老窝给丢了,就算是他们这些拥有暴力机器的士兵,都没有办法来决定自己的命运。
什么时候他们法国人的舰队竟然需要让华夏人和美国人来开会解决了?这真的是一个十分丢脸的事情,不过现在也没有其他的办法,如果是出去的话,很有可能还没航行多远呢,就被日本人的水雷给炸到水底去了,而且他们回去之后也会成为亡国奴的,到底是怎么生活还得是现在等他们的会议结束后了。
曾几何时,法国也是一个非常强悍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法国人和英国人也决定了其他国家的生死,其中就包括德国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法国人要德国人怎么样他们就得怎么样,可惜的是,现在已经是不是那个时候了法国最强的远东舰队,竟然是让华夏人来决定他们的生死。
很多法国的士兵都感觉到有些屈辱,甚至有人开枪自杀,不过对于他们的这些举动,毛远山根本就没有安抚,你们现在是一群丧家之犬,就拜托你们要有丧家之犬的觉悟。
“将军,我们法兰西还没有战败,为什么让这些低劣的人来决定我们的命运呢?我们还可以冲出去的,就算是外面有日本人布设的水雷,让那些商船走在前面,最终我们的舰队还是可以回到法国的,就算流干净我们的血也要为我们的祖国献上我们的一份力量,绝对不可以在这里让别人决定我们的命运啊。”法国舰队当中的一部分少壮派军官听说了这个事情之后,都把查尔斯将军堵在了他的办公室门口,现在查尔斯将军已经是军校的副校长了,看到这些军官,查尔斯将军好像是感觉做了一场梦一样。
每天晚上查尔斯将军醒过来的时候都会感觉到有些奇怪,为什么自己会在华夏的土地上呢?然后他就会把所有的事情都想一遍,这个时候才算是明白了现在能决定他命运的并不是下面的这些官兵也不是外面那些火炮,而是那个叫做毛远山的人,他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回到法国也是要拼命的,而且还不一定能打得赢。
查尔斯将军已经是变成了一个胆小鬼了,他不想去面对战争,这里的生活多好呀,军校的副校长,校长是毛远山,但他平常的时候基本上不管什么事情,大部分都是自己在管,而且给自己的待遇也不错每个月有三百块大洋呢,三百块大洋可以在当地过上富豪一样的生活,再看看自己每天吃的喝的比在法国当舰队司令的时候还要好。
而且毛远山知道查尔斯将军比较喜欢年轻的女孩子,所以毛远山在战俘营当中挑了一个苏联女孩和一个日本女孩送给了查尔斯将军,反正他们两个都是俘虏,还不知道什么时候给放回去呢,跟着查尔斯将军,你们的日子可要比在战俘营当中好很多的,这两个女孩子为了换取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他们对查尔斯将军的照顾也是无微不至的,几乎都让查尔斯将军感觉到自己当上神仙了。
“各位同僚,现在的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我们法国舰队自从来到亚洲之后就已经是失去了主动权,根据我知道的情况,我们在土伦和北非的一些军舰全部都被英国人给击沉了,我们海军已经不复存在了,英国人为了不让我们的军舰落入德国人的手中,所以他们对我们开炮了,如果我们现在回去的话,可能在路上就会遭遇到英国人和美国人的拦截,到时候我们的军舰很有可能就会挂上英国人的旗帜,而我们的命运就会流亡出去的,根本就没有一个好下场,相比较之下,还不如在这里当军校教员,至少我们的生活是无忧的,我们只要是活着,他日就会有希望,我们就有可能回到法兰西的领土,而且这些军舰依然在我们的手中,如果是我们离开了这里,美国人日本人甚至是英国人和德国人,都指望把我们打到海里去,所以我希望大家可以冷静一下,保持现在的生活,压制住自己的情绪,我何尝不想回到法兰西去战斗,但是现在的情况不允许,等到我们有一个好机会的时候,我们绝对会拔锚启航回到法兰西的。”毛远山自己认为他就是一个说谎的天才了,但是跟查尔斯将军比起来差的真是太远了,明明是自己贪图这里的生活享受,竟然给士兵解释到了民族大义和国家大义的层面上,这样的将军当的也真是太称职了。
法国海军的这一轮暴动就这样被压下去了,本来毛远山还以为得死上一批军官,才能让他们明白现在的处境的,没有想到仅仅是查尔斯将军的几句话,就让这些法国人留下来了,而且这些法国人也是很好对付的,只要是给他们送上美味的食物可口的饮品,那么他们就会继续在这里呆住的,法国人天性浪漫,又喜欢享受生活,偏偏这一切毛远山都是可以给他们的。
雷登先生就是这次暴动的策划者,本来他还想着如果法国海军暴动的话,他就可以站出来给法国海军说句话了,在他看来,查尔斯将军肯定不愿意当什么军校的副校长的。
没有想到这次他策划了很长时间的暴动,仅仅不到二十分钟就败阵下来,都是那个该死的法国海军司令,难道他一点羞耻感都没有吗?他就不想回到他的国家为他的国家而战吗?这里的一切就那么吸引他吗?雷登先生带着一系列的疑问回国了,因为他的所作所为让毛远山知道了毛远山写了一封信,在罗斯福那里投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