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末世后的小日子 第197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一天左右就能完成了。
    “要是种在我们农场,你也不用跑来跑去的了。”
    “那还是别了,陆教授他们天天要做记录检测的,地里还放着仪器、摄像头啥的,可麻烦了。”
    常玉婧摇头,她几天跑一趟,没啥问题的。
    “而且我过去,还可以去看陆教授他们培育的新品种,跟他们聊聊他们的思路,有的挺有意思的。”
    常玉婧种地就有点随心所欲,但陆教授他们就养养精确,对比不要太明显。
    据说今年用她种的地瓜育种的地瓜苗已经扦插了,培育的第三代也种下了。
    陆教授还说,目前的变异指数还保持在2以下,且没有其他的不·良状态。
    农业的研究是漫长的,试验一个品种,往往需要多年的研究。
    这个地瓜连种两季,变异指数依然稳定,那这个地瓜就可以大规模投入种植。
    即使只能稳定三五年,但这三五年食物不那么匮乏的时间,就能给华国减轻非常大的压力。
    要稳定普通人的生活,国家花了多大的力气,那是普通人没法想象的。
    两人安静坐了一会,卫呈晋又问她,“你这两天抽个空,我们去茶山看看,可能快到采春茶的时候了。”
    他还是很关心这事的,茶叶已经喝完了,单喝白开水总觉得没味道。
    常玉婧的嘴角一下子耷拉下来,转身抱住抱枕使劲□□,“啊啊啊啊,春天怎么那么多活啊?”
    她的尖叫声吓到了边上躺着舔毛的两只猫咪,它们同时抬头看过来,一脸的懵圈。
    酸奶翻过身,缓缓走过来,蹭了蹭常玉婧的手背,“喵喵”
    常玉婧抱住酸奶,“酸奶,你真乖,还知道来安慰我了。”
    酸奶前爪搭在常玉婧的手臂上,任她抱了一会,然后就挣脱开,跳到沙发椅背上,蹲在上头继续舔爪子。
    “那再请人帮忙?我问问管理员,看看李洋和苏平阳两位队长有没有空。”
    “晋哥,先别问,我们看看茶叶的生长情况再说。”
    常玉婧喝了一大口红枣银耳汤,“吴大夫发来信息了,他说有兴趣,明天上午过来跟我聊聊。”
    “晋哥,你也要第二次针灸了吧。”她一脸纠结,“我没法陪你去了。”
    “我又不是小孩了,一个人可以的。”卫呈晋也惭愧,都他这身体拖累了,帮不上多少忙。
    他想着大家都在忙地里的活,要不把老杜再请过来帮忙做饭?
    两人有一下没一下地聊着,没多久,常玉婧就连打几个哈欠。
    卫呈晋催着她去休息,他打开手机,除了打工群的人,还有谁能叫来帮忙一段时间呢?
    他想了想,在小群里发了信息。
    深夜,华国华南某处巨大的实验室内还灯火通明。
    一间封闭的操作间外,有十数人在翘首盼着。
    这是国家的一间关于末世后异能力研究的实验室。
    在国外公布出他们自找了五行异能者的时候,其实华国也有相关方面的研究。
    但华国并不是让人去凭空获得巨大的能力,而是研究如何增强本身的能力,或是研究这样能力的极限。
    周云龙是一名植物基因研究员,在测出有种植师天赋后,却无法在种植上有所施展。
    后来他发现,他可以看出一样作物繁育几代后的情况。
    经过数年研究,周云龙这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最多可以看到一样作物五代后的生长情况。
    操作间的门打开了,周云龙面色苍白,冷汗涔涔,虚弱得不行。
    “云龙,怎样?”准备好的医护人员马上上前给他灌药剂,监测心电。
    周云龙的心跳很快,仪器一直响着,听得大家也心惊肉跳的。
    过了一会,周云龙缓过劲来,他喘着气说:“我看到了这株番薯后七代的影像,变异指数在4以内。“
    旁边一个老的教授惊喜道:“按这个递增速度,那这个番薯种十代左右变异指数才会超过五。”
    “十代,那就是五年,给我们的时间足够了。”
    “但是大家想一想,这个番薯是每一年都有的,一直种下去,到时间了就更换成新的一批,岂不是不需要担心了?”
    “番薯十代,玉米五代,水稻三代,综合起来,还是种番薯最划算。”
    “南湖实验基地这回可是立了大功劳。”
    实验室里,大家都很高兴。
    做了那么久的实验,总算得出相对准确的数据了。
    先把目前的粮食危机接触,总是营养膏、营养液,谁都受不了。
    没有了这些顾虑,大家可以关心寻找解决的办法。
    既然已经能从变异能量种分离出两股了,现在就差找到应用方式了。
    关于未来,大家更加有信心了。
    第182章 捐赠【改】 她还是好宝宝
    百安县孤儿院, 同样在进行着繁忙的春耕。
    虽然有政府的补贴,爱心人士的捐款,但这个孤儿院所属位置太偏了, 而且还穷。
    孤儿院能种植的土地也就三亩左右, 被围墙围了起来。
    此时一些大孩子和阿姨们在整地, 准备扦插地瓜。
    孤儿院的人手有限, 都是种一些好打理能保证点收成的作物。
    去年下半年他们种了常玉婧寄回来的地瓜,发现变异指数不高, 很适合孩子们吃。
    今年院长决定扩大地瓜的面积,然后在边角种一点玉米。
    院长是一个严肃的老太太,她刚从地里急匆匆回来,手上的泥土还来不及洗掉。
    穿过地上的一个个花盆, 她上到了三楼的办公室,此时里头有两位中年人在等着。
    “你们好,请坐。”院长匆忙洗了手, 然后取了两个杯子装水招呼客人。
    “我们是华国益安慈善会的工作人员, 这是我们的名片。”
    胖一点的男人递过来两张名片,院长有些诧异地伸手接过来。
    “经过审核, 你们孤儿院符合资助要求, 我们是来实地走访的,院长若是有空,带我们走走?”
    “谢谢,我们走吧。”院长心里惊讶, 不明白孤儿院怎么就被这家慈善会选上了,但不管怎样,这是好事。
    从三楼下去,二楼一楼都是孩子们的学习、活动室, 围栏上、地上都摆放着不少花盆,或种着花草或种着青菜,有些则光秃秃的。
    “这些花盆是孩子们实践课用的吗?”
    每个花盆上都有名字。
    院长听到这个回答愣了下,“是实践课,同时也作为饮食上的补充。”
    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好像是常玉婧吧,她天天宝贝着她的两个花盆,其他孩子也有样学样。
    她去年就低价买了一批二手的花盆,给孩子们用。
    在孤儿院里,能独自拥有的东西太少了,现在这些盆栽是个例外,孩子们都很宝贝。
    院长陪着两个慈善会的人在孤儿院里转了一圈,这地方老旧,但打理得很干净整齐。
    有一些孩子,拖着残疾的躯体,虽然干不了活,却还是帮忙照顾更小的孩子。
    他们走到育苗床的时候,看到了那一片郁郁葱葱的地瓜藤,“你们这地瓜种得不错。”
    院长点头:“是一个已经成年离院的孩子寄回来的,很好吃。”
    院长陪着这两个人转了一圈,又聊聊孤儿院的基本日常运转,才把人送走。
    他们走之前说,没有意外的话,第一笔善款很快会打入孤儿院的账户。
    在没收到钱之前,院长也没跟其他人说,生怕空欢喜一场。
    林阿姨走进来,“院长,那两个人来是有什么事吗?”
    “就是实地走访下我们孤儿院。”院长没多说,“你去佳佳农场问了,那边怎么说?”
    “那边同意农忙的时候让孤儿院的大孩子过去帮忙,按计件算。”林阿姨说。
    手工活并不总是有的,这个佳佳农场也是新开的,离孤儿院又近,打工还能就近看着点。
    林阿姨说完欲言又止,“院长,你就不跟大家说下院里的收支吗?”
    那些半大的孩子不是什么都不懂,有的反而怨起院长,竟然让他们去打工,得来的钱和物还得分大头给孤儿院。
    林阿姨不明白院长为什么不让孩子们知道孤儿院的真正情况,维持这一家孤儿院,尽量让每个人吃饱穿暖,其中的辛苦难以言说。
    说起来,早些年那是真的苦,这三四年才好转许多。
    因此,这也导致了,很多孩子成年走后,慢慢断了联系。
    院长沉默了下说:“就这样吧。”
    林阿姨不懂院长的固执,没再劝说:“那我先去地里干活吧。”
    等林阿姨走后,院长想了想,打了几个电话,想知道这个益安慈善会怎么就选上了他们孤儿院了。
    是哪个出去的孩子在背后帮忙吗?
    然而让院长没想到的是,这捐款只是第一步,随后,又有慈善组织或企业帮忙修缮已经破旧的宿舍楼,更换了老旧的寝具、家电、教学用材等。
    以及最重要的某些医疗仪器、药品等,还有资助一些孩子的治疗等,面面也在名单上。
    院长和林阿姨等人却有些茫然,怎么突然冒出这么多帮忙的人了?
    但不管怎样,一切的改善都是为了孩子们,也没必要去探究原因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