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门儿清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秦老大和几个大佬,可谓是痛并快乐着。
    寒山书院的人天天折腾,一到议政殿就和打了鸡血似的,各种奏请,各种说,谁不同意就怼谁,有时候连秦老大都怼。
    秦老大何尝不知这些都是善政,都是言之有物。
    可他不适应啊,根本不适应。
    寒山书院和越王府一脉的人马,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急,特别急。
    现在,立刻,马上!
    提出奏请,等挨喷,被喷完了,喷回去,喷完了,问谁不服,不服是吧,哪不服,我给你怼服,还有谁不服,没了,那好,陛下,您点头吧,就这么办了,大家都服了。
    就好比白彪,平常说个话都费劲,到了议政殿,一梗脖子,要钱,要地,要文书。
    钱是给水卒新军的,比普通折冲府的府兵军饷还要高出三成,非但如此,从军三年后,还要分发土地。
    这还了得,这哪是当兵啊,这是当爹啊,就连最近一直都在支持秦游的户部尚书卢通都连连摇头。
    白彪就一句话,你给我多少土地,我给你打回来多少土地,翻倍的打!
    大家都觉得这话可笑,可没等笑出来,白彪拿出一副舆图,上面标记了东海六十八个岛屿,大小都有,这些无人岛加起来的面积,都比一个道大了。
    彪哥说了,这些无人岛,全是大夏的了,有的地方可以种植,有的地方可以建立航线补给点,有的地方还有建造造船厂,除此之外,郭城已经派遣水师去“收复”晋昌了,现在应该打完了,一个月内,晋昌的“乱党”,都会被押送到京中,其中就包括了上一代皇后陈灵思,朝廷可以委派官员去接管晋昌了。
    秦老大还是二话不说,彪哥官加一等,兴奋的差点没脑溢血。
    刚升了官的彪哥风轻云淡,又拿出了一副舆图,上面标记了不少陆地,很大,吐沫星子喷了户部官员满脸。
    彪哥又说了,几个月后他要训练水师军卒,实战为主,户部官员看上哪了,看上哪他打哪,全部纳入大夏版图。
    就一个条件,今天,把这事办了,提高水师军卒待遇,从军立功分发土地。
    心动了,君臣们都心动了。
    光是那些无人岛就让他们心动了,甭管能不能上去人,单单是这版图就扩大了多少,什么叫开疆扩土,这就是开疆扩土不世之功啊!
    眼瞅着君臣们心动了,司哲也跳了出来,要钱,要钱,还是要钱,要钱造船,造更多的船,我家殿下说了,有个地方盛产一种稻子,一年四季都能种,得抢回来,提高粮食产量。
    议政殿又乱套了,秦老大都想变卖皇宫凑钱造船。
    最近一段时间,这种事情天天在议政殿中上演。
    头一天奏请的事,要不当天给答复,最晚第二天,君臣们要是第二天不给答复,好,我们也不提了,要是你们提,我们就学文臣各种推脱,反正处处困难。
    就好比墨鱼奏请的创建神机营衙署这件事,专门训练使用真理之炮的人才。
    当时秦老大有些犹豫,他觉得这事应该让禁卫负责,必须是信得过的人手,其他臣子也是这么想的。
    到了第二天,秦老大没提这个事,直到第三天,说银票这事后,提起了铜,提起了铜,又捎带脚问了一下真理之炮的事,耗费铜矿多少。
    林骸说出了一个数字,吓了君臣们一跳。
    大家震惊的,不是耗费多少铜矿,而是没想到光靠墨家子弟,如今真理之炮已经可以达到了每月量产一百二十门!
    如果这么算的话,加大人手和投入,边关人手抗个炮都没问题。
    君臣们兽血沸腾了,这神机营得建啊,禁卫才多少人,有这么多真理之炮,肯定得培养专业人才啊,得成专业的兵种。
    然后老墨鱼又说遇到点小问题,真理之炮不断改良,神机营就算筹备了,刚学完,真理之炮改良了,又的重新学。
    最终,老墨鱼就学着三天前臣子那欠揍的模样,说什么大费周章,投入太大,没个章程,日后再议,当时其他臣子怎么说的,老墨鱼就怎么学的。
    如果说一次是巧合,两次三次,四次五次,君臣们终于明白了。
    过了这村,没这店了,要不然,今天的事,今天或者明天解决,不解决,有多远滚多远,我们干不了了。
    这就是秦老大闹心的缘故,正常上官鄂和几个尚书在场的话,他不应该批复奏折,应该是捧着一杯茶,风轻云淡聊着政事,聊着风花雪月,谈笑之中将江山打理的井井有条。
    可现在,秦老大是真不敢了,哪怕想唠几句闲嗑,上官鄂和几个尚书都不想搭理他,让他赶紧批复书院的奏折,千万别耽误时间,到时候这群王八蛋又不认账了。
    现在一夏朝,尚书们就跑到敬仪殿中,和监督秦老大似的。
    秦老大刚批复完一本奏折,茶都没喝上一口呢,卢通赶紧将另一本奏折递了上去。
    “陛下,您过目一下,关于书院奏请户部筹备税衙一事,抽调人手学习赋税计算以及核验再前往各地核准的折子。”
    秦老大都有点想骂人了,这事也是今天朝堂上提出来的,他知道怎么回事,无非就是培养一群专门查税的技术人才,走访各州府,从而制定新的税率,因地而异,而不是全国哪都一样。
    刷刷两笔做了批复,闻人泰又递上一个折子。
    秦老大怒了:“朕自上朝到现在,滴水未进!”
    闻人泰满面哀求之色:“陛下,您再操劳一阵,再操劳一阵,这是昨日提的,即便您现在批了,臣也要专门去下书院解释一番,要不然,明日书院那群狗日…那群大儒们,又不拿出具体章程了。”
    上官鄂也哄着道:“这是善政,夏律分纲,刑律、税律、民律、律律言之有物,言之有物啊,于国朝有大利。”
    秦老大搓了搓有些上火的牙花子,继续批复奏折。
    一直到天都黑了,秦老大这才闲了下来,一边批,几个尚书一边交头接耳的低声研究。
    眼瞅着还有四五本奏折,秦老大头昏眼花,正巧秦玄走了进来,挺孝顺,拎着食盒。
    结果秦老大就是个社畜,亲儿子送饭来了,他非但不开心,反而还拿人家当出气筒。
    “整日就知游手好闲,给朕滚过来,批复奏折!”
    秦玄一头雾水:“父皇是叫儿臣批复?”
    “看,一字一句的看,看完之后述给朕听!”
    “哦。”秦玄耷拉着脑袋走了过去,坐在绣墩上,拿出了一本奏折,开始阅读。
    秦老大其实也不指望秦玄看出个什么名堂,就是找个理由歇息片刻罢了。
    揉了揉眉心,秦老大苦笑不已:“秦游着实是混账至极,这几日朕寝食不安,光是看这些奏折都看的头昏眼花。”
    白千搭腔道:“往日呐,陛下每日处理的奏折,少说也有百十本,可近些时日,只有十几本,这时间都耗费在了寒山书院的奏折上了。”
    几位臣子们相视无言。
    寒山书院的奏折和其他奏折有着显著的不同,没有什么引经据典之乎者也哎呀我去,大部分都是数据,对照,未来预期,投入以及产值等等。
    很简单直白,但是却更为难懂,不是不认识字,而是不习惯这种方式,很难适应。
    可即便是难适应,大家也不得不承认,这种奏折应该被效仿,成为一种统一的格式,一旦习惯之后,能够更准确的明白奏请内容。
    “陛下,老臣倒是觉得,三世子似乎是在通过奏请一事,来…来…”
    工部尚书魏云涛“来”了半天也没“来”明白,措了半天词,口气不太确定的说道:“似是想要将朝堂上奏请批复等事,变个章程。”
    “变个章程?”秦老大不是傻子,若有所思。
    看奏折的秦玄目不斜视,开口道:“提升效率,工作效率,专业效率,节省时间,以最少的时间,做最多的事,最专业的事,交给最专业的人去批复。”
    秦玄放下奏折,对秦老大解释道:“书院教授,刑名之事,不问刑部之外,税率之事,不问户部之外,问的人多,意见越不统一,时间耗费的越久,当日事,当日决,若是不决,便搁置。”
    说完后,秦玄指了指奏折:“就如同刚刚儿臣看的这本粮疏,奏请之人是杜子美先生,可实际上问的人却是书院中的张伦学子,张伦学子家住汉阳,汉阳多灾,觉得应将种粮先送于多灾之地。”
    秦老大微微颔首:“不错,番薯抗灾抗害,率先种植,利大于弊。”
    “儿臣认为不妥。”
    秦老大没好气的哼了一声。
    虽然心里有气,可也不得不承认,书院奏请的内容,全都是言之有物,连他这个当天子的,包括上官鄂几位老臣都无法反驳,秦玄还认为不妥,不妥个屁不妥。
    倒是上官鄂笑着问道:“不知殿下有何见解?”
    “汉阳缺粮是不假,可良田不多,既如此,不如将种粮送往汉阳相邻的福州,福州地广,良田居多,种植番薯必能大收。”
    “可汉阳造灾该如何?”
    “调福州所屯之粮,福州有了番薯,就不必屯粮,倘若汉阳种植番薯出了岔子,覆水难收,耗费人力物力,福州却无灾害,保福州番薯大收,以福州所屯之粮保汉阳遇灾无饥殍之忧。”
    君臣们不吭声了,面面相觑。
    秦玄这思路…没毛病啊!
    秦老大终于笑了,哈哈大笑:“书院所奏之事,一派胡言,朕要批复,来,拿笔来,让寒山书院瞧瞧,朕一眼就看出了不妥之处!”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