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140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薛崇训又好言宽慰了那神策军年轻将领几句,然后对宇文孝低声交代道:“我先去神策军驻地,你回去办这事儿,别交官府了,直接弄到‘情报局’里关起来别放了。”
    宇文孝沉吟道:“咱们在长安可无权关押犯人,会被御史弹劾私设刑狱,到时候来要人,咱们没话说啊。”
    薛崇训笑道:“万年县或者京兆府来人要人,就说是奉了我的命,让他们到我面前来说……咱们要出师打仗,这些青皮真是碰得好,来调|戏出征将士的内眷,岂不让人气愤?正好趁此机会试着关几个人,不然情报局在京师谁都不能抓,怎么发展壮大?”
    宇文孝明白过来,薛崇训这是在争取更大的权限,当下便点头道:“薛郎高见。”
    于是薛崇训上车继续前行,宇文孝带了几个人把犯人往回押,那旅帅公冶诚气还没消,也跟了上去想找机会再拳脚相见出气。
    小娘子倒是没他那么大的火气,不住劝道:“咱们回家去罢,我给你拿药擦洗伤口。”
    醉汉们垂头丧气地走了一阵,不住说着好话,说是要赔汤药费。公冶诚骂道:“不稀罕几个钱!官府要如何处罚他们?”
    这时一行人正走到一条巷子里,左右没什么人,宇文孝也不必装模作样了,骑在马上回头愕然道:“官府?什么时候要送官府了?弄王府关起来了事,谁管他们犯了什么事?”
    汉子们一听话头不对,忙问道:“得关多久?”
    宇文孝冷笑道:“这辈子别想出来。”
    众汉急道:“咱们只不过打架斗殴,又没杀人放火,罪过能关上一辈子?要是那些做了伤天害理事的人不得都满门抄斩了!”
    宇文孝叹道:“别说你撞到了风头上,就是那些没招惹谁的,就不能被治罪了?我告诉你年轻人,真干伤天害理事的人不一定会被治罪。”
    他们瞧宇文孝身穿官服,说得认真,当下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一个汉子可怜巴巴地说道:“草民家中还有年迈的老|母,您要这么关着我,老|母无人照料,明公看在老人的份上饶过咱们一回罢,下回再不敢无事生非了。”
    宇文孝摇头冷笑道:“要不老夫去你们家让她老人家寿终正寝了,免得你牵挂着不能安心吃那牢饭。”
    “你……”
    宇文孝转头对公冶诚道:“旅帅出气了么?”
    公冶诚怒火消了许多,问道:“明公所言是实?”
    宇文孝道:“老夫像个开玩笑的人?”
    公冶诚皱眉道:“不如揍他们一顿放了罢,消消气就得,不必弄得人家破人亡,这样我反倒有些过意不去了。”
    宇文孝道:“旅帅带兵打仗,红刀子进白刀子出是见过风浪的硬汉,可这风平浪静下的争斗你却是弄不明白的。”
    公冶诚沉吟片刻,皱着眉头脸上已没有了半分怒气,当下便站定道:“本想到了地儿再揍他们一顿出气,如今看来不必要了。”
    宇文孝抱拳道:“那便不远送,旅帅归去养养伤,后天大军便要开拔了。”
    “告辞。”
    几个惹事的汉子大急之下左右没有为他们说话的人,听得之前公冶诚还说了句情,急忙央求道:“将军留步,在明公面前说几句话罢。咱们不打不相识,犯不着把事儿做绝啊!”
    公冶诚冷冷道:“调|戏老子的媳妇,还把我打成这样,当时我手里有刀就想宰了你们,方才只是一时于心不忍,你们还真把我当活菩萨了?你们这样的人渣,是死是活与我何干?”
    他说罢拉了小娘子往回走,小娘子怯生生地说道:“我们只是逛逛街,就让好几个人下狱,终归让人心里过意不去。”
    公冶诚若有所悟地说道:“你不懂,这事儿和咱们没关系。”
    ……
    薛崇训带人来到万年县南边的军营驻地,将军殷辞出营迎接时,薛崇训少不得又赞他军纪严明章法有度等等。众将陪着他四处观看,谈笑风生一片乐呵呵的气氛,他还去亲眼看了将士们的伙食,亲口尝了一口,笑道:“太淡了,多放些盐。”众将也是陪笑了一阵。
    他一副很关心将士冷暖的样子,倒也不是完全做样子,心里头确实是牵挂战争胜负的,打仗他不怎么会,还得靠这帮部下才行。
    四处逛了一回,殷辞将薛崇训迎到中军大堂,一众都尉以上的将领陪同谈平叛方略……薛崇训有些汗颜,后天就出兵了,他心里完全不知怎么打,便问道:“张五郎呢?”
    殷辞道:“早上还在,中午被人叫出去看新买的宅院去了。”
    薛崇训笑道:“他倒是很悠闲啊,不过也是无妨,咱们这次出征时必胜的仗,有什么好慌的?”
    “那是,那是……”众人附和道。
    薛崇训一本正经地说道:“神策军、官健加起来有四万人马,都是精锐之师,天下谁人能挡?李三郎占了洛阳,但手里没兵,靠一帮文人招些农夫工匠凑成队伍,这样的乌合之众能抵挡我大唐正规军?”
    有点小白脸长相的殷辞点头道:“薛郎所言极是。论将,闻讯李三郎手下大多文人,没有几个战将,所谓‘讨逆大将军’张韦虽做过禁军将军,但出身却是地方豪强,也没打过仗,战阵上真刀真枪可不是江湖豪侠斗气斗狠那套中用的;而咱们官军主将薛郎,是在边关之地和吐蕃吐谷浑异邦打过的,轻骑取石堡威震天下……”
    说到这里薛崇训自己都有点挂不住了,心道老子在鄯州何时打过仗?打石堡城我就是看热闹去的。
    殷辞继续道,“……副将张将军,挂金吾卫将军衔,真正的武将世家出身,是从校尉凭军功一步步上来的。论兵,李三郎就算从近左折冲府强征来的兵丁,大多也是未上过战场;而我官军王师精锐。如此对阵,敌军焉有不败之理?”
    第二十八章 伐木
    昌元二年(洛阳纪年开元元年)十月中旬,唐朝廷调集军队四万人、战马两万余匹,粮草辎重骡马无数,以河东郡王左卫大将军薛崇训为主将,发动对洛阳的平叛战争。军费预算八亿钱,沿途各州郡遍征民丁运送粮草,民财两耗。
    洛阳传来的消息李隆基拥兵号称十万,实则约四五万人:原洛阳守备及黄河大仓官军等地驻军共约两万人倒戈,加上关东一些世家大族招兵买马、胁从的农夫工匠、近左折冲府征调的兵丁,总兵力也就几万人……他们原计划说服幽州、潼关守将叛变的事儿还未得逞。
    李隆基在洛阳开朝设官,三省六部一应俱全,又在占据的地方设官立府刻印印信,一整套完善的机构非常快速就建立起来,长安不得不重视,所以才不惜调集重兵大把花钱进剿。
    此时薛崇训兵权在手,手中数万精锐,胜利的信心十足,不过他也不敢掉以轻心。这次战争的影响非常关键,万一要是打输了……长安朝廷几乎要玩完:不仅会让李隆基进一步壮大,拉拢更多的势力;并且关中失去税赋支撑,给养便成困难。
    薛崇训自率神策军从长安出发,冬月初达到潼关南原,从关中各地前来的官健三点六万人也陆续在此汇合,合军后大军共计四万,便沿黄河南面向东行进。
    时副将二人张五郎、殷辞,都是薛崇训的旧部,薛崇训便听从了他们的谏言,将官健编成六军每军六千人,加上嫡系神策军,共七股人马。行军时又分做前中后三军,以中军为主力,径直向东挺进。
    前锋一直到洛阳西面的慈涧以前都未遭遇任何抵抗,也就干干铺路修桥的事儿,刚到慈涧就遇到了洛阳军大股人马。官军前锋将军立功心切率数千骑兵冲阵,结果大败向西撤退至新安才收住阵脚。
    待薛崇训到达新安后闻得败讯大怒,他虽然没打过大仗,可认识不少带兵的人,总是听说过兵锋锐气的道理,那货没经同意就开打第一仗就吃个败,最是影响士气,薛崇训刚到地儿就要砍了泄愤。
    这时与那将领交好者出来求情,劝道:“方出师便斩大将不太吉利,王爷不若留他一命,日后戴罪立功。”
    薛崇训听罢觉得也有道理,敌军都没斩获大将,自己反倒先给杀了个,好像是那么有点不甚吉利。但回头一想,不听指挥胡乱就打,要是饶了对军纪实在影响不好,到时候别人犯了事儿说谁谁你都不杀怎么单杀老子?
    左右有些犹豫之际,薛崇训也没经验这种情况怎么处置才好。但他最不喜左右摇摆,沉吟片刻便当机立断道:“多说无益,斩首!”
    几个将军忙伏倒道:“王爷三思。”
    思你妹!薛崇训暗骂了一句怒道:“来人,将罪将拖下去。”
    这时张五郎建议道:“敌军屯兵慈涧守住门户,以逸待劳,非取了此地不能兵临城下。我军远道而来,不如就此扎下阵营稳住之后再图进取。”
    殷辞也赞同道:“新安地处谷水北岸,我大军驻在南岸,又占住城池,两岸自在来往。即可威逼慈涧,又可随时调军渡河迂回威胁黄河岸边的粮仓,一举两得。”
    薛崇训以为善,遂下令全军停止就此扎营。他是第一回带这么多人,对于如何扎营布阵实在没有经验,好在身边有学过兵法的将帅,只需放权给恰当的人便成……对于张五郎,薛崇训是有心培养的,便给予五郎锻炼的机会,让他负责指挥布营,然后让两个见过阵仗的官健将领为副在旁查漏补缺。
    张五郎选好了利于防守的地方,便叫人去砍木头先围起一道临时的木墙。军队随行带着各自工具,除了生火造饭的,还有木锯斧头砍刀锤子等物,这会儿倒是派上了用场。行军打仗却不是光砍人就中,有时候还得干砍木头等生活工作。
    出去伐木的人砍了许多树干回来,分作两种,一种长一种短。然后把树干底下烧焦以后埋二分之一入土,长树干排成紧密的一排在外,短树干排成一排在内,然后在两排树干之间架上木板,分为上下两层,这样长树干长出的部分就成为护墙,木板上层可以让军士巡逻放哨,下层可以存放防御武器和让人休息。
    人多办事就快,小半日工夫便构造起了兵营的构架,吃完午饭大伙便开始建设营内设施。唐军平日行动的组织基本一个小队五十名士兵再加上队长队副各一,扎营的时候也是这样,五十多个人组成一个营帐、大家的营帐两两相对,在营帐的周围和营区之间挖排水沟。
    张五郎又下达军令:严禁军士在各个营区之间乱窜,本营区以内也不许各个帐篷乱跑;各营(团)挖茅房需远近适宜,远离水源和贮粮,亦不能太远,不合格者鞭笞校尉。
    如此忙活了一整天,军营框架便大致建设完成了,约四万人住到了一块儿,非常热闹。河水之旁的空地上就像凭空拔起了一座低矮的城池一般,如再待两日,了望塔箭楼等建筑修起来就更加像模像样。
    到得晚上,薛崇训与诸将来到高处,只见方圆数里内火光通明,巡逻的队伍整齐划一,又有鼓声指挥换岗设哨严谨有度,薛崇训非常有成就感不由得心下大快,把前几日刚吃败仗的阴郁给忘得一干二净。
    ……
    但此时交通信息不便,长安却不太清楚实地情况,他们得到的消息只是官军在慈涧首战失利,然后驻扎在新安按兵不动,毫无建树。朝廷的气氛自然不太好,以为遇到李隆基很能打,一时没法平息。
    薛崇训的事儿干得也慢,他自知经验不足,生怕有什么疏忽导致全军大溃,行动起来也是谨小慎微,进展就更加缓慢了……实际上他们好像在新建的兵营里住上了瘾,一直到腊月间都迟迟不动,连一点进展都没有。
    这时长安方面就有些坐不住了,朝廷派御史到新安看情况,问薛崇训是否增兵。金城县主也写信来嘘寒问暖,就连高皇后都以私人的名义给薛崇训写亲笔书信,对战事尤为重视。
    高皇后心里也没底,上朝的时候在帘后听到朝臣们说李隆基拥兵十万,建立了三省六部,很厉害的样子。又听见内给事的宦官们说薛崇训根本没打过大仗,在陇右全靠程相公撑南线才能抵挡住吐蕃吐谷浑联军。
    加上首战失利按兵不动造成的舆情,这些日子以来宫廷内外的风言风语,也让高皇后心里没底。她还不到二十岁的年纪,以前也就是在争宠中和女人们内斗上有点修炼,对于兵事更是闻所未闻,自然是弄不清楚战场上的状况。
    不过她身在这个位置,就算搞不清战事,也能明白战争的后果:这场仗要是打输了……长安政权必将江河日下,汾哥的皇位还坐什么?
    此时此刻高皇后倒觉得汾哥有点大智若愚的样子,不论权力如何更替,应该是没人想取他性命的,他就压根没管朝政,坐皇位也是别人扶上去的。当初汾哥在幽州做刺史,撒手不管政务,只管吃喝玩乐狩猎,日子过得好好的,结果收到长安太上皇的一纸诏书要他继承大统,做个皇帝有什么错?
    高皇后想了汾哥,又反思自己是不是太急功近利?刚要掺和政|权,就遇到这档子事,以后万一李隆基真要夺回了大权,他们就算不为难汾哥,绝对不会放过她!
    要是直接赐死还好,如果幽禁到冷宫,日子还怎么过?高皇后想着自己年纪轻轻正当好时候,却要终日与孤灯作伴,心下便不寒而颤。
    于是她便提笔亲自给薛崇训写信,提笔却不知说什么好,这时只见内给事鱼立本正垂手侍立在御塌之侧,她便问道:“我想给河东王写信,该写什么好?”
    鱼立本见高皇后这些日心神不灵,他又不好贸然进言,听得问话便趁机说道:“薛郎是个明白人,手下又有不少猛将,娘娘不必太过担忧,风言风语那都是无知之辈煽乎起来的。您要是传递书信,奴婢觉着不应过问战事,以免薛郎认为宫里不信任他。”
    高皇后听罢觉得有理,不由得轻轻点了点头。
    鱼立本又拿捏着语气,平和地说道:“奴婢听人说薛郎在新安按兵不动,心想罢他定然是慢中求稳,咱们倒不担心他出差错,进展缓慢反倒是他们太过重视谨慎,缚住了手脚……此时娘娘如答应薛郎战胜回朝加官进爵,便是励他大胆进取,一举两得啊。”
    “一举两得?”高皇后沉吟片刻,转而浅笑道,“不仅让他放开手脚,也能表明我的信任。”
    鱼立本躬身道:“娘娘明鉴。”
    高皇后给鱼立本这么一说心情好了些,笑道:“我看你还有另外的心思,想为薛大郎争点好处……你终归是跟太平殿下的人,对旧主可比对我忠心。”
    鱼立本忙道:“皇后娘娘可别见外了,当今天下,除了薛郎他们家,谁还诚心要帮衬着您?”
    第二十九章 出发
    唐军在新安一住就是个多月,一直到腊月间都没有动静。但薛崇训并不是无所事事,他成日都要过问很多事情,一回管理这么多人,实在比较复杂棘手。他手里的部队四万人,实际作战兵力步骑二万四千一百余人,其他的都是辎重兵及干后勤的,一般并不上战阵。
    洛阳军主力驻扎在慈涧据工事而守,因怕唐军绕道劫北邙山的黄河大仓,遂不敢主动出击。于是薛崇训便把那两万多中军主力又分成左右二军,分别让张五郎和殷辞率领每日列阵协同训练;又让王昌龄率领文职官吏管军需和粮草,宇文孝节制斥候硬及细作打探消息。
    两万多匹马吃得比人还多,实在是烧钱货,不仅要吃草,每天每匹都要支取粟米一斗、盐三合,加上几万人的伙食,大股运粮队每个月都要从潼关来回一趟补充粮草。所以当有将领建议薛崇训放弃慈涧从黄河南岸迂回包抄洛阳时,薛崇训担心后勤线被切断,拒绝了他人的建议,继续待在兵营里叫人每日训练。
    日复一日都是如此,直到腊月初六日,天下忽然下起了小雪,纷纷扬扬的雪花十分漂亮,这天薛崇训收到了高皇后的私人信札。他有些惊讶,虽说信中只叫他早日战胜回朝云云,有催战的意思,言的都是公事,但皇后亲自写信确实让他有些意外。
    正好在一旁的王昌龄问道:“皇后所言何事?”
    薛崇训本想把信递给他看,但一瞧那字体瘦而清隽,好像是高皇后的亲笔,沉吟片刻也就作罢,只说道:“催我们早日开战。”
    王昌龄道:“她是相信主公能够取胜方才如此。大凡催战无非两种缘由,一是战胜心切,二是怕将在外拥兵自重尾大不掉。”
    薛崇训摇头笑了笑,不置可否。他现在当然不会乱来,否则是自寻死路,李隆基那样正的血统名分成功的可能都很小,别说他姓薛的人了。手里的几万兵马能不能跟着造反还两说,要是敢称帝肯定是众矢之的,到时候拿什么去打败仍旧归心唐朝的几十万边军、京畿地区的禁军、南衙控制的番上府兵?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