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74章 东进序曲(六)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江忠源并不怎么喜欢李鸿章。在京城,大家之所以都以能与江忠源结交为荣,是因为江忠源本性是个非常讲义气之人。这种义气的举动不是江忠源经过优劣得失判断之后得出的,而是江忠源就是这么一个人,他认为他有义务维护忠义的社会道德体制。
    李鸿章很聪明,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经过判断的。对事情进行过各种判断之后,李鸿章会选择对他最有利的应对方式。而江忠源不仅是个讲义气的人,同样也是个聪明洒脱之人,所以他很能理解李鸿章这种没担当的人。而且也不怎么喜欢这种人。
    如果从江忠源的个人利益角度来看,他在太平军攻打洪泽之间就提醒过江苏巡抚吉尔杭阿,让吉尔杭阿做出准备。而且江忠源之所以没办法在安徽拖住太平军,完全是江忠源的实力不足。能够维持满清在淮河以北的统治局面不再继续恶化,江忠源已经竭尽了自己的全力。
    咸丰允许江忠源建立淮军,江忠源也竭尽全力在淮河以北建立了一支一万四千多人的淮军部队。只是在淮河以南有着最少六万的太平军部队。而韦泽的部队刚歼灭了一万两千多人的和春所部。这种强大的野战能力根本不是淮军能够抵抗的。
    在这种时候,如果江忠源是个考虑自己为最优先的人,他一定会如同李鸿章那样考虑,认为太平军主力前去攻打江苏是件好事。但是江忠源即便知道自己该这么做,该这么想,他也不会接受自己这么想,这么做。这就是他与李鸿章的区别所在。
    不过像李鸿章这样的聪明人,他从来都不会意气用事的。即便看到和春那种厌恶不屑的表情,即便是看到了江忠源那种并不认同的模样,李鸿章依旧能够坚持自己。因为李鸿章相信这个世界上决定事情结果的只有实力。
    不管是把太平军称为粤匪,或者把太平军称为束发粤匪。不管是把韦泽称为大匪,或者把韦泽成为巨寇。这都不重要。当下的现实是,如果韦泽带领了淮河以南的六万太平军渡过淮河这条小水沟北上,只有一万四千人的宿州城是守不住的。
    想支援江苏、想扑灭太平天国,大清只有征集更多军队,训练更多精锐,采用更先进的武器。所以到了江忠源这里之后,李鸿章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这上头。征兵的事情有江忠源负责,李鸿章就抓训练以及武器。能造燧发枪的王启年就是在李鸿章发下榜文之后,才主动出来的。等新式火枪在淮军中普及之后,淮军的战斗力自然能够提升一大截。
    李鸿章当然清楚江忠源这种为了忠君爱国可以不顾自己性命的个性,而且李鸿章对中做法是非常不认同的。若是连自己的性命都保不住,那么拿什么来忠君爱国呢?
    所以李鸿章不管江忠源是如何沸腾着忠君爱国的心情,直接把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抛了出来。“江公,粤匪已经开始派遣小股兵力到了淮河以北。这些小队人马进入淮河以北的各个村镇,要求当地百姓今年向他们缴纳粮食。粤匪在各村各镇张贴榜单,说若是当地百姓向他们完粮纳税,他们就会派兵保护那里的百姓,决不让朝廷的人马到他们旗下的村镇去。”
    和春不是个傻瓜,当年有人弹劾和春前提督在长沙城的时候收了太平军的贿赂,所以纵容太平军逃跑。和春提督在自辩的奏折上写了句振聋发聩的话,“寇不畏官军,安肯贿之?”
    一听李鸿章的话,和春就明白李鸿章到底是什么意思。和春提督看向李鸿章的眼神中除了厌恶,更多了蔑视。
    然而李鸿章身为二甲十三名的正牌进士,根本不会在乎这点眼神。他继续向江忠源猛泼凉水,试图让江忠源能够冷静下来看问题。
    “江公,我们在淮河以北发过榜文,让地方上的士绅们自行组建地方上的团练。若是能杀粤匪,可用粤匪的脑袋来领赏。淮河以北有个叫孙家镇的地方,当地士绅组建了团练。原先我等与他们的约定是,一旦粤匪攻打地方,先由地方上顶住,官军立刻前往歼灭粤匪。可粤匪火炮犀利,孙家的宅子不到半日就被攻破,粤匪杀入孙家,整个孙家被杀了个干净。全部财产被掠夺一空。粤匪在淮河以北广撒消息,说谁再敢与官府合作,孙家就是下场。”
    李鸿章是进士出身,他父亲李文安不仅是进士出身,还当了刑部郎中。有家传,有亲身经历,李鸿章对中央政府的运作颇为了解,对于税收的事情更加敏感。他汇报的皆是要点。不容江忠源不动容。
    江忠源眉头紧皱,他与韦泽也算是老相识了,大家在广西与湖南就有过交手,在安徽更是“近邻”。靠了韦泽的努力,堂堂安徽巡抚现在只统领淮河以北的十个县。若是任由韦泽向淮河以北渗透,只怕要不了多久,安徽巡抚江忠源都没办法在安徽立足。
    “江公,我等该如何是好?”李鸿章汇报完情况之后,装作用一种绝望的语气问道。
    江忠源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在韦泽还没有完全打到淮河的时候,在淮河以南也有些向满清纳税的村镇。当时韦泽的部队在淮河以南就玩这一手,凡是敢兴办团练,抵抗太平军的,太平军总是将其满门消灭。土地没收。
    到了后来,太平军更是玩起了围点打援的把戏。他们设下伏兵,然后装作围攻淮河以南的村镇。清军援军渡河援救,每每遇到太平军的埋伏之后被歼灭。太平军把抓到俘虏带到那些抵抗的村镇里头,当众把这些俘虏的官军斩首示众,再将不肯投降的团练剿灭屠戮。这么干了十几次之后,淮河以南的村镇再也不敢相信官军,纷纷向太平军交粮纳税。而且那些地主士绅们也不肯傻乎乎的给官军卖命。官府的势力很快就被从淮河以南清除干净。
    其实根本不用李鸿章提醒,江忠源很清楚就靠手头这一万多人是真的玩不起与韦泽的决战。
    “现在就把淮勇分派到……”江忠源说到这里就说不下去,分派到地方上去又能如何。与太平军针锋相对的争夺村镇么?这年头一个村镇缴纳的粮食养不了多少兵。若是对遭到太平军威胁的各个村镇实施诸君保护的措施,官军消耗的粮食只怕都比收的粮食要多。而且把这些兵一分散,等于是给太平军嘴边放上了一块块上好的肥肉。太平军有着强大的攻坚能力,他们可以随时突然度过淮河,以重兵围攻驻守某个村镇的清军。
    想到这里,江忠源胸中感受到了一种绝望,试图前去援助江苏的激情已经荡然无存。他的对手韦泽哪里是土匪,这人用兵治民比官军更像官军。若江忠源扭转不了兵力不足,战斗力较弱的问题,他找不到能够战胜韦泽的办法。
    见到江忠源的模样,李鸿章赶紧抓住机会进谏,“江公,即便燧发枪暂时比不上束发粤匪的火枪,但是燧发枪却远胜我等现在军中的火枪。就和春提督所说,粤匪也不是人人都在用韦泽麾下精锐粤匪用的火枪,很多粤匪用的火枪和我们的一样。我等现在并不要与束发粤匪死战,我等打造兵器,征召人马,训练淮军。等这些准备好之后,自然有机会消灭束发粤匪。江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江忠源当然知道这些,他只是也能对太平军渗透到淮河以北的事情置之不理。所以想了一阵,江忠源命道:“再去发文,不能让淮河以北的村镇向太平军交粮纳税。”
    “江公,既然太平军派人过淮河,我等不如派人也过淮河。”李鸿章试探着说道。
    “哦……”江忠源对李鸿章的建议没什么特别兴趣的模样。过了淮河又能如何?攻打太平军占据的城市,然后送死么?
    李鸿章继续说道:“我们过了淮河以后,就在各个村镇杀戮从匪之人。只要能让民心动摇,粤匪的日子就不会好过。”
    听了李鸿章的建议之后,江忠源的眼睛瞪得溜圆。他脑海中冒出了两个字,“缺德!”
    是官府自己没能耐,守不住安徽,被撵到了淮河以北。若是官军渡过淮河之后不与粤匪作战,而是以从匪之名杀戮淮河以南的百姓。那官军还算是什么?只怕比土匪都不如。
    然而李鸿章却一点都不觉得自己这么做有什么问题,他继续说道:“江公,我等若是不如此做,今年粤匪定然能在淮河以南征粮收税。若是淮河以南三年都见不到官军,那淮河以南还是大清的地方么?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定然会有鬼迷心窍的士绅出来投奔粤匪。若是让粤匪在淮河以南扎下根,我等才是上对不起朝廷,下对不起百姓。”
    有不同的言辞粉饰,李鸿章干的事情就有了不同的结论。至少根据李鸿章提出的理论,是能够解释李鸿章的行动。而且某种意义上来说,李鸿章也没胡说八道。若是按照当下的情况,清军在淮河南岸连存在感都将不复存在。
    江忠源最后拿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派兵过淮河,却不在淮河南岸杀人。只是在淮河南岸的村镇上杀戮太平军派去的人。
    至于太平军征伐江苏的事情么……,江忠源不能不承认,他现在只能干瞪眼看着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