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490 王安石的结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赵顼去世后的第二年,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四月,王安石也跟着去逝,享年六十六岁,获赠太傅,葬于江宁半山园。
    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章惇执政,王安石得以配享神宗庙庭,谥号“文”。
    这个“文”字,对王安石的一生,确实如此,他只以文行于世,不以政。
    王安石的名声很大,这个和我们教科书上学他的《梅花》《泊船瓜洲》有关系: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第二首诗,自然是千古绝调,尤其是一个绿字,堪称绝妙。
    初中课本里,学他不少文章,如《读孟尝君传》、《伤仲永》,这些文章,短小精悍,可见他号称“唐宋八大家”之一,不是靠吹的。
    初中历史课本里,对他的变法也大加鼓吹,说他是伟大的改革家。
    我想,他是改革家,不过,不伟大,顶多算是不成功的改革家。实际上,把他的地位抬得太高了。
    王安石,远离政治,他就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
    他的文章不用说,他的诗词也是一流的。
    他的词,最出名的是《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他的诗,写得最好的,是《明妃曲二首》:
    其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其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欧阳修看了王安石的《明妃曲》后,拍案叫绝,也和了两首《明妃曲》,也写得非常好:
    其一
    胡人以鞍马为家,射猎为俗。
    泉甘草美无常处,鸟惊兽骇争驰逐。
    谁将汉女嫁胡儿,风沙无情貌如玉。
    身行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
    推手为琵却手琶,胡人共听亦咨嗟。
    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
    汉宫争按新声谱,遗恨已深声更苦。
    纤纤女手生洞房,学得琵琶不下堂。
    不识黄云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断肠!
    其二
    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
    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
    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
    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
    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
    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
    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
    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欧阳修的诗,固然写得好,但在王安石的诗面前,还要稍微逊色。
    王安石,他要是不去变法,安心做学问的话,我相信,他文学上的成就将更高!可惜,他还是一头砸在政治当中,在官场的倾轧中消耗了生命。
    韩琦说他:“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
    可谓看人极准!
    王安石适合做学问,但不适合当宰相。
    抛开政治,他是一个了不起的文人。
    在变法派被排斥,保守派将得重用的时候,苏轼在黄州受苦的日子终于熬到头,他黄州移官汝州,准备顺路去拜访隐居江宁的王安石。
    王安石听说苏轼将到来,当下便穿着野服,骑着毛驴,兴致勃勃地来到江边等待苏轼。
    苏轼也穿着野服见王安石,俩人一见面,苏轼便笑着说:“我苏轼今天是穿着野服见大丞相啊!”
    王安石笑着回答说:“礼仪难道是为我们这些人设的吗?”
    俩人哈哈大笑。
    真是“度尽余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他们之后,同游钟山时,不谈政治上的分歧和误解,只是诗酒唱和,谈禅说佛,不亦乐乎。
    王安石有诗题为《池上看金沙花数枝过酴醾架盛开》,此题下有两首七言绝句与一首五言绝句。
    苏东坡读完后,按其韵和作《次荆公韵》,并在诗中将王安石比为晋代潇洒出尘的王羲之,敬意备至。
    王安石还曾写过一首有名的《北山》,诗言:“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他用这首美妙的诗,约苏轼在买田金陵,相作邻居。
    苏轼十分感动,而尚属壮年的他,还想着回去朝廷后作为,当下和诗一首《次荆公韵》,委婉地拒绝了王安石的邀请。
    诗曰:“骑驴渺渺入荒陂,想见先生未病时。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
    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王安石彻底和解的诚意,也体现了对王安石急流勇退的仰慕。
    王安石无限的惋惜,觉得此生不能和苏轼做邻居,是他一生的遗憾。
    他之所以劝告苏轼不要回朝,好好过游山玩水的生活,是因为他对官场的浮沉已经看透,希望苏轼能够领悟。
    这一刻的他,才做回了真正的文人。
    一年后,王安石安然而逝。
    我想,他离去的时候,一定是安然的,了无遗憾的,因为,他已经看透了一切,正如他在感悟后,写下的《千秋岁引·秋景》一样: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
    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
    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
    可惜风流总闲却!
    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
    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是的,当梦阑时,酒醒之后,王安石回首一生,在思量着······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