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660 杨荣的功劳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杨荣得到朱棣的赏识后,跟随在朱棣的身边。
    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二月初十日,朱棣率军开始即位后的第一次北征,杨荣就随行。
    不久,明军进抵胪朐河,朱棣赐名为饮马河。由于侦知了鞑靼军队的行踪,朱棣亲选精锐进行长途奔袭,轻装前进,每人只带二十日粮,命杨荣率勇士三百人作为亲兵跟随。
    明军追至斡难河,与本雅失里率领的鞑靼主力相遇,经过激战,明军大获全胜,本雅失里只率少数轻骑逃走,朱棣下令班师回朝。
    由于明军事轻装前进,所以,在回师途中,明军的粮草供应紧张起来,士兵几乎断粮。
    我们知道,人的有没有能力,就在于能不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杨荣无疑就是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人。
    在面对缺粮的情况下,他建议朱棣将御用的储粮散发给将士,并且让军队中粮多与粮少者借贷互济,还京后加倍偿还。
    朱棣采纳了他的建议,使明军顺利地度过粮荒,胜利班师回朝。
    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杨荣请求回乡奔丧,朱棣命宦官为他护行。回来后,朱棣询问他福建民情以及当年收成情况,杨荣都一一做了回答。不久,朱棣命他侍候诸皇孙在文华殿读书。
    这里,可见朱棣对杨荣是多么的信任。
    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朱棣带着皇太孙朱瞻基,率领五十万大军开始了第二次北征,杨荣再次随行。
    杨荣承担了两项基本任务,其一,向朱瞻基讲说经史。其二,掌管皇帝的玉玺,充当朱棣的机要秘书。
    行军期间,有一天晚上,朱棣在自己的大帐中召见杨荣,同他讨论军队粮饷的问题,杨荣认为:“择将屯田,训练有方,耕耨有时,即兵食足矣。”当下提出一套实行军屯以解决粮草问题的计划,得到朱棣的首肯。
    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杨荣和金幼孜一同进升为翰林学士,仍兼庶子,随从朱棣回到京师。
    永乐十六年,公元1418年,胡广去世,朱棣命杨荣掌管翰林院事务,更是受到朱棣重用。
    大臣们多嫉妒杨荣,想让朱棣疏远他,便共同推举杨荣为祭酒。
    朱棣说:“朕当然知道他可以胜任,现在要找可以代替他的人。”
    大臣们听了,这才不敢再说话。
    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杨荣进升文渊阁大学士,仍兼学士。
    朱棣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北部的边患,决定迁都北.京。
    明朝官吏大多生在江南,要他们远离故土,远赴塞下,困难重重。
    一些官吏便利用这种情绪,反对迁都。
    杨荣看到迁都北.京对于解除蒙古部的威胁有不可低估的战略作用,与户部尚书夏原吉、吏部尚书蹇义等坚决支持迁都,并且在《题北.京八景卷后》指出:“迨我皇上继承大统,又以蓟燕左环苍海,右拥太行,内跨中原,外控朔漠,宜为天下都会,乃诏建北.京焉。”
    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朱棣正式迁都北.京。同年四月初八日,北.京新宫中的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因雷击起火,杨荣指挥卫士进行抢救,只抢出一些重要图籍,三大殿均未保住,由此又引发了一场反对迁都的政治风波。
    杨荣等人极力支持朱棣,使风波很快平息下去。
    永乐末年,浙江、福建山贼起事,朝廷计划发兵。
    朱棣当时在塞外,奏书送到后,朱棣拿给杨荣看。
    杨荣说:“愚民苦于有关官员的压迫,不得已相聚自保。现在大兵一出,他们将聚集得更多,从而难以调解。如果遣使者去招抚,当不用烦劳师旅。”
    朱棣听从他的意见,盗贼果然平息。
    永乐二十年,公元1422年,朱棣进行第三次北征,杨荣与金幼孜再次随行,明军无功而返。
    朱棣为了鼓舞士气,大开庆功宴会,有功无过者坐前列,食上肴,杨荣与金幼孜被特命坐在前列。
    次年,朱棣进行第四次亲征。
    有关军务皆让杨荣参与,无论白天还是晚上,朱棣经常召见杨荣,并且亲昵地称之为“杨学士”而不直呼其名。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朱棣开始了第五次北征。
    明军到达开平时,朱棣做梦,梦见一位天神向他说:“上帝好生如是者,再此何祥也。”当下便有些犹豫。
    杨荣乘机加以劝谏:“此举固在除暴安民。然火炎昆冈,玉石俱毁,惟陛下留意。”
    朱棣领悟了杨荣的意思,便说:“卿言合朕意,岂以一人有罪,罚及无辜?”当即下令杨荣等人草敕,诏谕各部落人等,罪止阿鲁台一人,余皆不问。同时,又命令军士们收拾死于兵火的遗骸,葬为丛冢,朱棣亲自撰写了祭文。
    明朝大军进至翠云屯时,仍未发现阿鲁台踪影,在杨荣等人的劝说下,朱棣决定班师回朝。
    同年七月十八日,朱棣在回师途中病逝于榆木川,随从宦官马云等人不知所措,与杨荣、金幼孜密商如何处置。
    杨荣指挥若定,与金幼孜商议,认为离北.京尚远,为防止军心涣散,应秘不发丧。当然,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防止朱高煦发动兵变。
    杨荣为了处理遗体,命工部官搜取军中所有锡器,销熔后打造成一只圆桶,将遗体装置桶内,再密封桶口,而将承造的工匠杀之灭口。同时,也命光禄官每天三餐照常进膳。
    明军的军纪号令更加严明,直到入境,竟无人察觉朱棣已驾崩。
    杨荣和少监海寿先回京师,向太子朱高炽报告情况,决定处理方法。
    这样一来,才使得朱高炽顺利即位,国家政局未发生丝毫的骚动。
    朱高炽即位后,杨荣因功升任太常寺卿,授职嘉议大夫,仍兼两职学士。一月后,晋升为太子少傅、资善大夫、谨身殿大学士兼工部尚书,并食三禄,杨荣请求辞去尚书俸禄,未得批准。
    他主动要求辞去尚书俸禄,可见杨荣是个非常理智,也是非常明智的人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