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首辅大人的小青梅(重生) 第136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今日所有犯上着,都得死!”
    这位自诩宽和贤明, 最爱君臣同乐、君民同喜的皇帝,此时双目赤红, 状若疯子,声嘶力竭地嘶喊道:“朕不会退位!谁都不能逼朕退位!”
    恰在此时, 一道阴柔尖细的声音闯了进来。
    “皇上!先帝属意的储君从来不是您!您从来不是真龙天子啊!”
    余万拙穿着一身雪白的丧服, 缓缓走向成泰帝,细长的眼里满是愤恨与嘲讽。
    “七年前,您在乾清宫灌先帝喝下毒药时,可还记得先帝说的话?”余万拙目光灼灼地盯着周元庚, 阴恻恻地笑了声,“先帝说,您便是杀了他,这天下您也夺不走!因为您呀,无德无能!”
    去岁凌叡下大狱之时,周元庚便赐了余万拙一杯鹤顶红。
    一个本该死去的人,穿着一身阴森的丧服,面色阴沉惨白,瘦得像一把骷髅,仿佛阴曹地府里的鬼一般,站在自个儿跟前“桀桀”地笑。
    周元庚下意识往后退了一步。
    满腔怒火被恐惧取代。
    下一瞬,便见他脚下一个踉跄,重重摔在地上。
    他瞪着眼,“嗬嗬”喘着粗气,望着漫天的雪花纷纷扬扬落下。
    眼前白茫茫一片,那渗人的白,像极了父皇死去时的满城镐素。
    几步开外的龙撵里,明黄色的帘子被风刮得“哗哗”作响。
    赵保英静静立在龙撵之侧,眉眼慈和,唇角含笑,微微弓着的背脊一如既往地恭敬。
    可他望着狼狈不堪的成泰帝,却不曾上前搀扶一把。
    他不动,周遭的太监亦是不敢动。
    一个个左右相顾,面露惊惶,却不敢上前一步。
    这……这天莫不是当真要变了?
    -
    巳时二刻,正当登闻鼓声响彻南直门之时,朱毓成在诚王府里深深地躬身行了一礼。
    “还请王爷三思!”
    “朱毓成!你可知晓自个儿在说什么?本王虽只是一个无权无势的闲王,可也容不得你在诚王府如此大放厥词!”
    诚王周元季怒气冲冲地望着朱毓成,将手上的画笔狠狠掷于地上,长指指着朱毓成,厉声道:
    “你这是在逼着本王做周皇室的罪人!若本王当真照你说的去做,你让本王有何颜面去见周皇室的列祖列宗?”
    朱毓成恭敬道:“还请诚王爷为江山、为社稷、为无辜的黎民百姓着想。眼下的大周,外有北狄虎视眈眈,内有春雪之灾肆虐。若此次不能平民愤,恐怕要生灵涂炭,尸横遍野。如此一来,大周的基业同样会毁于一旦。况且王爷此举,在本官看来,实则是在维持周皇室的最后一点颜面。”
    周元季冷笑一声,面色愈发难看。
    “你同本王说说,于天下人面前谢罪,禅位于有贤之人,这算什么颜面?”周元季摆了摆手,道:“朱首辅离去罢,本王是不会做周皇室的罪人的!大周的江山怎可断送在本王手上?来人!送客!”
    朱毓成并未没因着这句“送客”就走。
    老神在在地立在书房里,心平气和道:“王爷可有想过,皇上的罪行既已昭告天下,退位已成定局。不管是百姓还是朝臣,都不可能会让这样的人做大周的皇帝。既如此,王爷何不做个顺水人情,只当是为了明惠郡主积德?新帝登基之后,定然会记着王爷这笔功劳。”
    不愧是承平年间的状元郎,如今大周的首辅,真真是巧舌如簧。
    从江山社稷的功德说到明惠身上,就为了要哄他周元季做个罪人,好让史官还有后代子孙戳他脊梁骨!
    周元季讽刺道:“朱大人好一张巧嘴!可是薛晋派你来做说客的?历朝历代哪一位皇帝登基不是踏着无数人的命上位的?他薛晋既想要皇位又想要美名,鱼与熊掌岂可兼得?还是你这位首辅大人不满足于手中的权势,妄想那从龙之功?”
    周元季承认,他那位皇兄的确不是个东西。
    可皇兄再不是东西,他好歹有个儿子在。旭儿谦虚好学,未尝不能做一个好皇帝。
    既如此,他们周家的江山凭什么要拱手想让?
    朱毓成面色平和,并不因周元季的话而恼羞成怒。
    “定国公是何为人王爷难道不知?”朱毓成摇了摇头,道:“定国公从来不觊觎金銮殿那龙座,王爷不愿做周皇室的罪人,他同样不愿违背祖训。至于微臣——”
    朱毓成望着周元季,摘下头顶的乌纱帽,淡淡笑道:“若王爷愿意登基禅位,微臣亦愿意摘下这顶乌纱帽,自此离开朝堂。微臣从来不图从龙之功,只图海晏河清、百姓安居乐业。”
    周元季不语。
    他虽从不理政事,只爱游山玩水、吟诗作画。但朱毓成的人品,他是信的。
    方才的话不过是急怒攻心之下口不择言,他并不是真的想要朱毓成罢官。
    周元季从鼻子里“哼”了声,正要开口,书房的门忽然被人从外“嘭”一声推开。
    门外,明惠郡主提着裙摆匆匆入内,红着眼眶道:“父王,您若是不答应,小姑姑会死的!您就答应了吧!您要真怕被人骂,女儿陪您多画几幅流芳百世的画便是!”
    周元季一怔。
    瞧瞧这是什么话?简直是叫他又好气又好笑。
    可对上明惠郡主那双泪眼模糊的眼,他到底是说不出训斥的话。
    罢了,时也命也。
    周元季长叹一声:“就你如今的画技也好意思说流芳百世?”
    他摇摇头,疲惫地笑一声,对朱毓成道:“朱大人既然来此,想来已是做好周全的准备。说罢,要本王如何配合?”
    -
    若说惠阳长公主状告天子周元庚是一把火,那后面陆陆续续上前敲响登闻鼓的人,便是扔进火里的薪柴。
    这把大火终于烧向了周元庚。
    “这狗皇帝还是康王时,便掳走了数十名少女!真真是人面兽心!”
    “凌贼午门抄斩之时,曾大喊有人比他更加罪大恶极更该死,说的怕不就是皇帝罢?”
    “原来霍大人竟然是卫太傅的孙儿!难怪年纪轻轻便能连中六元!那样好的一个家族,可惜啊!”
    “听说长公主敲登闻鼓之时,那鼓声竟然传到了大相国寺!大相国寺的高僧说了,那则箴言里说的西北,就是肃州!”
    短短两日,天子失德,致使天灾不断的传言在整个大周传得沸沸扬扬。
    夹杂在这里头的,还有真命天子就是定国公薛晋的传言。
    有人信誓旦旦道,唯有定国公登基为帝,方能终止这场白灾之祸。
    成泰七年,二月十六日。
    首辅朱毓成率领百官摘乌纱,跪于金銮殿外,请求天子周元庚退位。
    皇宫之外,同样有无数百姓跪于午门外广场,高呼天子退位。
    若是细看,便能发现这里头半数百姓来自临安与曲梁二城。
    “那边那位须发俱白的老者,便是临安城谭家村的保长谭世春。去岁上元,谭家村数千人之命皆是主子救的。”何舟指着坐在人群前方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叟,低声同姜黎道。
    “还有那头穿着黑色短打的青年,那是曲梁城县衙的一名衙役。他今儿带着不少曲梁城的百姓,千里迢迢为主子鸣冤来了!”
    “还有这边——”
    “我知道,这边的都是因着霍珏《奏白灾合议六事》而得到妥善安置的流民。他们今儿连干粮都不去领,一大早便来了午门。”姜黎噙着泪笑道。
    话音刚落,她便抬手擦了擦眼角的泪。
    本不该哭的,可她忍不住,当真是忍不住!
    这些百姓啊,全是霍珏救过的人。
    今儿的天比任何时候都要冷,但这些人冒着风雪投桃报李来了!
    她的卫小将军多苦啊,可如今他再也不孤单了。
    有无数人站在他身后,有无数人做他的后盾,有无数人敢直面天威,为他讨一个公道!
    簌簌风雪坠落在她的衣襟,姜黎想起离开青云山那日,殷道长同她慈爱道:
    “你可知他今日之果,皆是你昨日之因。阿黎,去罢!带着那小子,去盛京结下越来越多的善因!”
    彼时姜黎尚且不懂何谓昨日因,今日果。
    可如今她懂了。
    眼前的这些百姓,便是霍珏昨日结下的善因。
    是以今日,他们来了!
    隔着一堵宫墙,墙内百官高呼“恭请皇上退位”,墙外百姓怒斥“天子失道,德不配位”。
    后来史官将这一日记载为“白灾之变”。
    这一日,皇帝失德,天谴于上,人怨于下。
    这一日,大周朝百官万民齐心跪于皇宫内外,请求皇帝退位,谢罪于天下。
    这一日,成泰帝周元庚退位,自囚于皇陵,终生不得出,诚王周元季继位。
    周元季继位不过十日,便下罪己诏,自称无治国安邦之才。
    愿顺应天意,禅位于定国公薛晋。至此,大周国祚一百九十六年。
    -
    四月初一,定国公薛晋正式登基为帝,改国号为雍,建年号为肃和。
    肃和元年四月初二,肃和帝登基大典后的第二日,连绵了半年之久的风雪终于停歇。
    阴沉沉的天放了晴,盛京百姓一个接一个从屋内走出,望着天幕那片久违的明灿灿的阳光,惊呼道:“龙抬头于西北,灾止天和。那箴言竟然灵验了!”
    永福街霍府。
    姜黎望着从支摘窗斜进来的阳光,笑着对霍珏道:“今儿的天真好,皇上倒是体贴,竟然允你们休沐一日。”
    霍珏放下手上的案牍,挑眉道:“登基大典之后本该休沐三日,可惜边关告急,且白灾之后大雍多地需要援建。皇上心忧百姓,这才减了两日。”
    一听他说起这些事,姜黎的眉心不由得一蹙。
    白灾之后的援建姜黎倒是不担心的,霍珏提出的《奏白灾合议六事》,其中就包括了一条灾后重建。便是灾情最严重的北境六城,眼下都恢复得极好。
    她担心的是北狄入侵肃州之事。
    北狄军在熬了一个春雪成灾的春天后,终于按捺不住,于上月底忽然攻打肃州。
    好在肃州军早就最好了准备,不至于叫北狄军偷袭成功。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