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第4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李斯有点犹豫:“陛下,仙画所言,竹简之后就是蔡伦所发明的纸。而刚又言,西汉似乎用的还不是纸.....那......”
    他硬着头皮,在始皇越来越犀利的眼神下,吞吞吐吐,最终还是住嘴了,脖颈处传来阵阵凉意,竟出了一身大汗。
    嬴政自然听懂了他的意思——大秦和西汉之间,似乎隔得不是很久啊!
    他虽然幻想过自己的大秦可以千秋万代,但知道这终归是幻想,纵观之前,朝代更迭似乎也不是什么罕事。但,嬴政觉得,自己的秦朝,总不该比周朝还要短吧?
    他统一了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天下归秦!
    怎么可能会比周朝还要短?
    蒙毅这时候才明白过来,倒抽了一口凉气。
    君臣三人脸色都有些难看。
    是四五代?还是三四代?总不可能二世而亡吧?
    难道是继承人的问题?
    大秦自秦国以来,都是长子继承制,历代的皇位过渡非常的平稳,没有生过事端。这也让秦国的发展更加的顺利,有了深厚的底蕴。这才有了后来所谓秦朝的诞生是奋六世之余烈的说法。
    但到了嬴政这里,他不仅没有立后,更是迟迟未立太子。
    嬴政想起了扶苏,眯起了眼睛。扶苏与儒生多有亲近,性格也相对温和……
    看来,他还是要好好的考察一番……
    而且,他要给自己正在建的陵寝里铺上一层厚厚的水银!再架上无数的机关陷阱!
    寡人要让那些盗墓者们有去无回!
    ……
    汉朝。
    从汉武帝刘彻到下面的大臣,对仙画中的场景无不是咬牙切齿,横眉冷对。
    盗人坟墓是最被人痛恨也最让人不耻的罪行之一。所以,“挖人祖坟”这句话才会成为恶毒的诅咒一直沿袭到了现代。盗挖坟墓者,往往被人视为大逆不道,如果被发现那将会被处以酷刑。
    “为何这路小柒提到墓葬之事时语气如此的轻松?”卫青很是疑惑,“难道他们不修陵墓,不怕自己的陵墓也会遭此下场吗?”
    他哪想得到,现如今之人,陵墓比房子还贵,以至于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把自己的骨灰撒入大海,一了百了呢。
    汉武帝意味不明的哂笑一声,“不仅如此,她提到皇帝的时候同样语调很轻松。”
    甚至还带着调侃意味。
    此女是仙人?
    不不。
    是后世的皇室抑或是贵族?
    不管怎么样,汉武帝想起了自己正在槐里修建的陵寝,默默的决定把它修得更加隐秘一点。
    略过让人心塞的盗墓细节,在场的大臣们同样注意这段话里提出的其他信息。
    主父偃道:“仙画中提到东汉有纸,那现在是否就是她口中所言西汉?”
    桑弘羊补上:“还有唐代,应该是后世朝代。”
    主父偃:“《汉书》为何?似乎是史籍。”
    张汤:“我朝并未有孝成赵皇后,当为后世之人,且在公元105年之前。”
    他们的情绪比大秦的君臣要更淡定。不管西汉东汉,最起码,汉家天下是传承下去了。
    太常令奋笔疾书。他对这种新的纪年法非常感兴趣,打算把有用的信息都记录下来,到时候再整理,看看能不能从中发现什么线索从而推断出现在的时间点。
    唐朝。
    这个时候已经有了很多类型的纸,李世民前不久就收到了由宣城泾县进贡而来的纸张,号曰宣纸。这种纸很适合书画用,他极喜爱。
    除去对盗墓的愤怒和其他朝代的人取得空前一致之外,唐朝的君臣们在观看仙画的时候相对比较平静。李世民还玩笑了一句:“没想到最先听到的熟悉名字是颜师古。”
    颜师古现任弘文馆学士,研究古籍是他的本职工作。看来,他的工作做得不错,李二凤对此表示满意。
    房玄龄笑道:“师古对于汉代经学的确有深刻见解。”
    ……
    【我们还是回归到纸的本身。】
    【刚才大家也看到了,纸没有发明之前,用的龟甲、竹简、缣帛,这些或笨重或贵重,总之都是没办法进行大规模推广的东西,这极大的限制了知识和文化的传播。大家想想,这样薄薄一本书的内容,被刻在竹简上,需要用车来装。这也是为什么咱们形容人们学识渊博喜欢用学富五车这个词。这么多竹简,且不说存放的问题,单就刻书来说,整个过程都是很困难的。除了贵族之外,少有人能够负担得起这样的成本,这也限制了当时书籍的数量以及读书人的数量。知识,只能在一个阶级之内小范围的传播。】
    【而无法传播,就无法发展,如同一潭死水。】
    【但纸张发明了之后,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
    李世民精神一振:“看来,重点要来了。”
    --------------------
    这就是史学界关于造纸术是蔡伦的发明还是改进的争议。各有各的道理,听上去似乎都靠谱。
    这里放一段原国家科协主席周培源1987年在北京纪念蔡伦发明造纸术1882周年纪的一段讲话——
    “在人类历史上,一项重大科学技术的发明完成之前,会有不少这样或那样的初步设想与雏形品出现,这是符合人类认识与改造客观世界的规律的。为此,在蔡伦之前的西汉时期就出现过纸的雏形,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蔡伦完成了造纸术的发明,在当时就被应用,以后并流传到全世界,这是历史的客观存在。不仅在我国的历史文献上,而且在国际文化界中早有定论。我们必须尊重历史、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在没有取得确切的考古实物、科学鉴定与可靠的历史文献根据之前,决不可轻率地贬低蔡伦和修改历史。这是一个极为严肃的科学问题,必须慎重对待。"
    2. 盗墓的趣事可以写蛮多的,但珠玉在前,而且也偏题,所以就不多介绍了。
    第5章
    唐朝的纸业已经颇为发达,甚至还有风雅之士会自己在各种各样与市面上不同的纸,再以自己的名号为其命名,传为雅事。
    仙画中的造纸术在他们看来挺简单的。
    但李世民并未因此就忽视仙画之中所传递出来的信息。
    这制作仙画的是后世之人,思其语气,她应该也不知这东西居然会被他们这些祖辈先人看到。
    那到底是谁把仙画挂在天上的呢?
    李二觉得,这必是上天的旨意。
    是示警,还是预言?
    或许,他能在后续的仙画中找寻出上天的真正意图。
    ……
    【发明了纸之后,知识变得更易理解。一大例子是,从商周时期一直到我们现代,文字的表述和文章的长度其实一直在变化。商周时期的甲骨文,言简意赅,需要用两三千字表达的东西,他们可能几十个字就完事。是因为先人的概括和理解能力比我们更优秀吗?那肯定不是,还是因为载体的容纳程度有限,刻不下。而起源于汉代,盛于南北朝时期的骈文,喜欢堆砌辞藻,走的完全是两种不同的路子。更别提到了现代,我们有动辄几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和科学著作。几百万字,刻在龟甲上或者是竹简上,工匠都得累死。】
    【所以说,有了纸,才有了后期文学和思想的井喷式发展。】
    天上的画面从甲骨文,再到两三行短句的《诗》,再到成一小段的《论语》,然后是长篇的骈文。
    速度加快。
    再到现代人熟知的白话小说,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和《红楼梦》。
    速度再加快。
    一页页的书翻过,只见密密麻麻的字排列在一起,
    历史的演变长达上千年,但在视频里却被浓缩成为了几秒钟,更给人直观的感受。
    ......
    “百万字!”刘彻惊讶得转身问站在一侧的司马相如:“我记得司马卿家的《子虚赋》和《上林赋》亦不过千字。”
    他很喜欢司马相如写的赋,当时读《子虚赋》的时候,手不释卷,挑灯夜读。《子虚赋》写的是梁孝王打猎的情景,后来司马相如又为他写了《上林赋》,规模比前作更为宏大,篇幅也更长,用丰富的辞汇描写了上林苑中的风景与天子打猎时的场面,又在其中委婉地劝谏了自己不要过于奢侈,不要沉迷于田猎之事。
    《上林赋》一出来,刘彻就将司马相如封为了郎官。
    他记得自己看的时候,觉得篇幅极长,辞藻昳丽。但此刻想一想,这两篇加起来也不过是几千字而已。
    百万字的篇幅!到底写了些什么?
    司马相如苦笑:“微臣所有的赋加起来,亦仅万余字而已。”
    他的眼中流露出向往,百万字的作品,他也很想要看看啊!
    刘彻想到百万字的内容如果刻成竹简,那堆起来可不是真的有山这么高?工匠真的得累死。他越想越觉得有趣,也越觉得这后世之人性子促狭开明。
    衣食无忧的环境才能养成如此的性格,不知她所生活的后世,具体是什么模样。若说她是贵族,言语之中却并无任何他所熟悉的居于上位的优越感,而若是平民,以女子之身,各种知识与典故拈手就来......
    ......
    仙画中又开始出现了新的场景。
    一群人围在高大的城墙边,对着张贴在墙上的告示指指点点,而高台之上,有穿着官服的人,指着告示为其宣读着什么。
    【而且纸的出现还可以让政令变得更通达,文字的表述变长,理解起来也就更清晰。皇帝在宫中下达的诏令也不用太担心会被下面的人曲解。像是唐宋时期,官府所下的诏令都会用极大的纸张写好然后张贴在城门或者是衙门前,进城之后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一目了然。根本不用去猜什么意思,上面就写得清清楚楚。】
    ......
    李斯激动的对嬴政道:“陛下!此法可用!”
    嬴政双手背于其后,脸色淡然,实则心中也很振奋。
    他当然看到了仙画中的场景。
    结合讲说很容易就能看出来他们在做什么。
    这么大的纸张!
    这个场景正中了嬴政目前的痛点—— 秦朝统一六国之后,他致力于推行车同轨、书同文,规范全天下的语言。
    但现实的阻力是极大的。
    之前六国各有法度,民众也习惯了这样的法度。而且每个国家的口音都不尽相同,甚至一个国家内部还分有好几种不同的口音,每一乡皆不同!他派下去的吏目完全不够用,也很难顺利的开展工作,于是只能从当地又征召熟悉事务之人,这些人也被称为新地吏。
    对政令的解释权就掌握在了这些吏目手中。
    如其尽职尽责,那自然好极。但若这些吏目沆瀣一气,那就会造成政令的不通,甚至是曲解!
    如果习得仙画中的方法,将政令和解释写在大纸之上然后张贴于城门以及官衙边,再由专人负责向民众讲解……
    就算没有纸,也可以先用竹简或木板!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