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皇兄何故造反? 第58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但是此刻一听到朱祁钰摆出架子,真的要问罪,而且还是要以当众杀官的大罪论处,自然个个惊惧不已。
    感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目光,俞士悦心中叫苦不迭,诺诺不敢开口,只将目光投向了一旁的陈镒。
    总宪大人,你们科道惹出来的事儿,可得自己平啊……
    陈镒自然看出了俞士悦的为难,这件事情,真正动手的大多都是御史言官,他是不想出面也得出面,只得上前道。
    “殿下容禀,今日之事,朝臣虽行为不端,然王振一党毕竟罪大恶极,且又是马顺等人先欲驱逐朝臣所致,并非无故擅杀朝廷命官,臣恳请殿下宽宥,不以擅杀朝廷命官之罪降之。”
    礼部尚书胡濙亦是开口道。
    “殿下,陈总宪所言甚是,群臣皆一心为国,方才情况混乱之下,一时失手,在所难免,朝廷虽有法度,但仍不外乎人情,恳请殿下念及群臣乃为国杀贼,宽宥其罪。”
    朱祁钰在一旁,冷眼看着一个个重臣出言辩驳,理由各有不同,但是不外乎是说,让他放过这些动手的大臣。
    心中幽幽的叹了口气,朱祁钰再次对文臣这个团体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不管是于谦这样一心为国的刚正之臣,还是陈循高谷这样圆滑世故,周旋于各方的大臣,他们终归都是文臣的一员。
    对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站队和维护自己人,永远比是非对错更加重要。
    朝堂之上,讲究的是利益,而利益是依靠人来维护的,所以他们哪怕心里清楚,这些大打出手的朝臣是错,但是他们也绝不会秉公处置。
    这便是文臣!
    前世的时候,朱祁钰至死都没有看透这一点,还是死后化作孤魂,在这紫禁城中目睹了一场又一场朝局之争,才渐渐悟透了这一点。
    为君者,若是什么时候觉得,底下的大臣是一心为了自己,那才是大错特错……
    话说回来,这也的确是这帮文臣鸡贼的地方。
    就如现在一般,如果不考虑后果的话,朱祁钰固然可以将这些出手的朝臣全部治罪。
    锦衣卫的数百官军在此,不是这些读了几十年书的文臣可以反抗的。
    但是有能力做,不代表真的能做!
    必须承认的一点是,承平之时,文臣的作用要比勋戚要大的多,治国理政离不开他们,尤其是在这个正当用人的局面下,更是不能冲动。
    今天的局面,固然有朱祁钰刻意放纵的因素在,但是要往深了说,其实就是他这个监国亲王的威望不够。
    往日里,朱祁钰并不怎么参与朝事,底下的大多数官员对他的印象,也都是懦弱不堪,这个时候,更是鲜少将他这个郕王放在眼里。
    底下的中高阶官员,尤其是那帮御史,闹腾的厉害的很,不然也不至于,在这等场合大打出手。
    前世的经历,早就将朱祁钰磨炼成了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再加上今天的局面,本就有他刻意诱导的成分在,所以生气是真的生气,但是还没有气到他表现出来的这么过激。
    他真正的目的,其实是给这些日子,日渐对皇权失去敬畏之心的文臣们,一个狠狠的教训!
    畏威方能怀德!
    对于三品以上的大员,朱祁钰自然是好好的商量着来。
    因为他们这种级别,心里头知道分寸在哪,而且本身就在朝中有威望实权,以朱祁钰监国亲王的身份,以势强压不是不行,但是容易引起反弹,所以更多的要和平商量,施恩以待。
    日子久了,他们自然会知道,郕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但是对于底下的这些官吏,他们平素根本接触不到朱祁钰,凭着之前的印象,又觉得自己占着理,必然会不停的闹腾。
    若不以雷霆手段震慑,只会让他们越发放纵!
    说白了,朱祁钰今天放任他们大打出手,就是要立威,而且是光明正大的立威!
    所以哪怕在场的九卿已经全部出面说情,但是朱祁钰仍然冷着脸,沉声道:“大理寺卿,本王问话,为何不答?”
    俞士悦的心顿时凉了大半截。
    看来今儿这位郕王殿下,是彻底被激怒了,这么多老大人出面说情,都拦他不下。
    眼瞅着朱祁钰将目光向他投来,俞士悦只得道:“回殿下,按制,无故诛杀朝廷命官,形同……谋逆!”
    俞士悦说的吞吞吐吐,但是朱祁钰却并不在意,点了点头,随即便开口喊道:“好,既然如此,锦衣卫何在?”
    “殿下三思……”
    “不可……”
    见朱祁钰要动真格的,几位九卿重臣的声音,几乎是同一时间响起。
    然而朱祁钰却充耳不闻,另一头,锦衣卫指挥佥事卢忠立刻带着几个小校上前回道:“臣等在!”
    朱祁钰转身,面对着底下的面色惨白的群臣道。
    “刚刚大理寺卿的话,尔等都听见了,无故诛杀朝廷命官,形同谋逆!然而念及尔等本有为国之心,本王只责主犯,从者不究。”
    “方才局面混乱,本王没心思分辨尔等谁人领头,但是尔等既为朝廷倚重之臣,当有敢作敢当的勇气,以一炷香为限,本王准尔等自承其罪!”
    坐在上首,朱祁钰一摆手,金英立刻遣了两个小内侍,捧着一个香炉上前,点燃了一柱檀香。
    底下鸦雀无声,即便是王直等人,也只是张了张口,未再说话。
    今日之事,说到底,的确是文臣这边办的过了,那马顺等人,哪怕有再大的罪,在下法司审定判罪之前,都还是朝廷敕命的大臣,无论如何,也不应由大臣当廷锤杀。
    然而当时的局面,群情激奋,即便是他们几个,也难以控制场面,本以为郕王看着他们几个的面子,能不予追究。
    可谁曾想,这位一向好说话的郕王爷,这次竟跟变了个人似的,难不成真的是刚刚的那些话,刺激到了他?
    老大人们一阵摸不着头脑,但是也知道,如今的局势,只能静观其变,若是再多说太多,恐怕郕王只会更生气。
    午门广场上雅雀无声,只有檀香幽幽地燃烧着,也昭示着这位郕王爷的决心。
    香头每燃尽一点,底下大臣的脸色就苍白一分,头上的冷汗不住的冒,深秋的季节,有人已经被冷汗浸透了衣襟。
    更是有不少大臣,在这等紧张的氛围下渐渐崩溃,忍不住低声啜泣起来,声音呜呜咽咽,令广场中平添了几分悲凉的气息。
    香头不断降低,大约过了三分之一的时候,文臣序列当中步履沉重的走出来一人,手捧官帽,一脸视死如归,走到中间,叩首道。
    “臣户科给事中王竑,俯首认罪,臣举止冒失,当廷殴杀大臣,煽动群臣扰乱廷议,恳请殿下仁慈,止罪于臣一人,臣虽万死,亦得偿所愿……”
    第63章 何谓风骨
    不得不说,这个时候的文臣,还没跟明末的那些软骨头一样,颇还是有几分气节的。
    眼见朱祁钰动了真格的,先是最先动手的王竑站了出来,俯首认罪。
    紧接着,随着香头一点点燃尽,一个又一个的年轻官员,虽面色苍白,步履战战,但是却依旧坚定地上前。
    “臣监察御史朱绂……”
    “臣兵科给事中叶盛……”
    “臣掌道御史余俨……”
    直到香头燃尽,一共出来了七个御史言官,拜伏在地,道。
    “臣等于廷上殴杀大臣,无礼无状,率众臣于廷上大打出手,坏朝廷威仪典制,甘愿认罪,恳请殿下宽宥,止罪于臣等主犯,莫罪朝廷群臣。”
    这几个人的声音不大,几句话说得也不整齐,甚至有些人还带着丝丝颤音,但是在这一刻,没有人在意他们说话的语态。
    望着跪倒在风中的七位风宪科道,群臣皆是眼中含泪,抽泣不已。
    朱祁钰相信,过了今天,只要他们七个人不死,必然会名声大噪,一夜成名。
    然而这个代价,却是有可能丧命!
    科道风宪之臣啊……
    朱祁钰心中复杂不已,暗暗的叹了口气,起身将目光挨个在他们身上扫过,淡淡地道。
    “还算有几分风骨,既然你们七人站了出来,本王便当马顺等人是你七人所锤杀,来人,将这七人打入诏狱,其余从者,一概罚俸三月,散朝!”
    丢下这么一句话,朱祁钰便转身回了宫中,随侍的内侍宦官亦随之而去。
    待得朱祁钰的身影消失在左顺门后,卢忠带着几个小校上前两步,走到一干九卿重臣的面前,拱了拱手,道。
    “诸位老大人,下官奉命而为,得罪!”
    说罢,遣人将跪在地上的七名科道官绑缚起来,朝北镇抚司方向行去,周围戒备的数百锦衣卫和东厂番子,也都鱼贯而收,退出了午门广场,只留下日常守卫宫门的卫士。
    偌大的午门广场上,马顺等人的鲜血依旧残留在青砖铺成的地面上,尚宝司原本摆设的香案仪仗,在刚刚的一番厮打当中,七零八落的散在地上。
    年纪大些的老大人们,在年轻官员的搀扶下艰难起身,环顾四周,只见原本仪表堂堂的朝廷众臣,此刻满身灰尘,蓬头垢面,发髻凌乱,衣衫褶皱不堪,显得狼狈至极。
    更有甚者,不少人依旧脸色苍白,神态惶惶,被汗水湿透衣襟都紧紧的贴在身上,哪还有朝廷命官的仪表。
    再望着被锦衣卫押送往诏狱的数个科道官,一干重臣各自对视一眼,心中皆是涌起一阵浓浓的萧瑟之感。
    何至于此啊!
    明明是一场浩浩荡荡,轰轰烈烈的匡扶国本,正本清源的进谏,如何就闹到了这等地步?
    大多数的朝臣都想不明白这个问题,但是朱祁钰在这里,就会明白。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左顺门事件,是大明开国以来,首次文臣发起的态度强硬的逼谏!
    大明开国至今,太祖,太宗,仁宗,宣宗,四代先皇,有三位都是沙场天子,雄武威权不可一世,自然不可能有这种大规模的强硬进谏活动。
    至于今上,闹得最厉害的,也就是前些日子群臣合力进谏,力劝天子不要亲征之事。
    但是就算是那一次,更多的也是劝告,而非强硬的逼谏。
    这次进谏,文臣可谓聚集了天时地利人和。
    一则,土木之役本就合该论罪,其他人或许有斟酌的余地,但是王振一党是板上钉钉的不赦之罪,群臣占着礼法大义,人心所向,其实是占着理的。
    其次,他们要逼谏的人,不是正牌的天子,而是一个威望势力都十分薄弱的宗室亲王,这就大大减轻了他们的压力,尤其是,这位亲王虽然势力威望都不够,但是有秉政诏书,并非真正的天子却能代表皇权,可谓犯颜直谏的上好靶子。
    最后,这次行动虽然是由文臣发起,但是由于土木之役的特殊性,勋戚武臣一脉,对于王振一党亦是咬牙切齿,文武百官在这一点上,罕见地达成了一致。
    这么多的有利条件汇集到一起,最终才促成了朝臣们如此强硬疯狂的态度。
    本来觉得十拿九稳的事情,却搞成了这个样子……
    一干大臣环顾四周,心中只余悲凉愤懑之感。
    国家危难若此,他们如此尽力而为,却反遭如此强力的镇压,朝廷社稷,国家神器,出路究竟在何方?
    眼见场中弥漫着低沉抑郁的气氛,于谦心中有些着急,忍不住开口道:“诸位同僚,不必消沉,此次进谏我等本为匡正社稷,然群情激奋之下,确有逾越礼制之处,郕王殿下虽一时盛怒,但也明白我等之心,否则岂会仅仅将王竑等几位同僚下狱如此简单?”
    陈镒也出言道:“于尚书所言甚是,我等为朝廷命官,一心为国,也当依照朝廷典制而行,我等今日所为,虽情有可原,却不足为范,我等台垣之臣,本就为朝廷脊梁,诸位,难不成因此一事,便忘了朝廷之恩,礼法之义,惜身不前,忧郁己身不成?”
    两个人一个唱红脸宽慰大臣,另一个唱白脸斥责他们遇到一点挫折就惜身不前,拐着弯的鼓励,这才总算是让场中弥漫的迷惘消沉气氛消散了不少,然而还是有不少大臣忍不住道。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