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皇兄何故造反? 第78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如果说刚刚驳回自己的提议,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的话,那现在的知经筵事,可就是实实在在的下马威了。
    要知道,刚刚他之所以没有说话,就是因为翰林院如今是他执掌,由他来说未免有自卖自夸之嫌疑。
    但是高谷已经说的这么明白了,郕王还是拒绝将知经筵事交给翰林院,只能是在表明敲打之意。
    之前的时候,负责经筵的是英国公,他老人家是先皇遗命的辅政大臣,德高望重也就罢了。
    现在英国公死了,如果翰林院还是拿不回知经筵事,那传出去,还不知道会有怎样的风言风语……
    想了想,陈循对上朱祁钰和煦的目光,还是没敢开口再说,只道:“殿下所言有理,臣以为,此事当选德高望重,有德有才之臣兼任为好,大宗伯胡濙老大人,可当此任。”
    还算上道。
    朱祁钰点了点头,道:“如此甚好,内阁如今事务繁重,本王之意,可再挑选两名阁臣,入阁参赞机务,朝中众多大臣当中,若二位先生有觉得合适的,回头递个名单给本王,今日便先到此为止,二位先生回吧。”
    两人还没反应过来,就被下了逐客令,没奈何,只能起身离去。
    待出了殿门,回到内阁的直房,陈循还是紧皱着眉头,开口问道:“世用,今日之事,你可看出什么来了?”
    高谷叹了口气,沉吟片刻道:“怎么会看不出来,殿下此举,分明是在警示我等……”
    警示什么,高谷没说,但是原也不必说。
    无非就是关于诏书一事……
    陈循脸红了红,道:“继位诏书之事,的确是我鲁莽了,本以为太后娘娘大度而为,便没有提前请示殿下,以至于此。”
    高谷倒是摇了摇头,道:“倒也不能全怪你,我等侍从之臣,本就是如此,即便没有诏书一事,只怕殿下也会寻机敲打我等。”
    “经筵之事,名分大于实际,殿下拿走经筵之事,便是意在让我等尽心侍奉,至于交给大宗伯,多少还是顾及了几分翰林院的颜面。”
    说到底,胡濙也是五大辅臣之一,他来知经筵事,不能算是翰林院丢了面子。
    然而陈循目光却是闪烁不定,知经筵事的确是如此不错,但是那是对内阁整体而言。
    对于他自己,可不一定是如此,要知道,刚刚在殿中,郕王殿下明显的对他显示了疏远之意,而对高谷更加亲近。
    这一点,却是被高谷有意无意的避之不提了。
    想了想,陈循到底也没有提起,反而道:“刚刚离开之时,殿下让我等举荐人选入阁,不知此事,世用你如何考虑?”
    高谷苦笑一声道:“这些日子,阁务繁忙,殿下能有此议,确是体恤我等,不过听殿下的意思,似乎并不想自翰林院当中选人,不然的话,也不会让我等先举荐人选,再来决定。”
    自从内阁领了票拟之权之后,两人的确忙的团团转,也有心要引援些同僚入阁参赞机务。
    但是就如高谷所说,他们想要的是能来帮他们的,可不是来分权的。
    郕王名义上是把举荐之权交给了他们,但是话里话外,却暗暗点出从朝廷大臣当中选用,而非是从翰林院选用。
    这就不得不让他们为难了……
    半晌,两人都没有说话,到最后,还是陈循道:“世用,不如你我各自先举荐人选上去,只待殿下一选,其意自明,说到底,殿下此举,还是有意抬高内阁,这一点总是没错的。”
    高谷点了点头,不论是从外朝选人,还是从翰林院选人,至少,内阁日益壮大,算是好事。
    不过他心中也忍不住叹了口气,陈循说让他们各自推选,其中疏远之意已现。
    说到底,他们二人,是回不到前段日子的推心置腹了……
    第91章 智商在线
    慈宁宫。
    却说朝会散了之后,金英拿着朱祁钰的那份手书,来到了慈宁宫的门前,罕见的有些犹豫着不敢进去。
    想起早朝上郕王无赖一般的态度,金英也是头疼的很。
    天知道一向和和气气的郕王,今天到底是怎么了,竟然如此闹脾气。
    这接二连三下来,一次次的失利,只怕他又要挨上一顿训斥。
    咬了咬牙,金英还是走了进去……
    “这么说,是郕王一力坚持,最终外朝的那些大臣,不得已才答应了的?”
    孙太后的反应,比金英想象当中要平静得多。
    至少,没有像之前一样动不动就摔杯子,反而仔仔细细的拿着那份手书,认真的端详着。
    金英小心的道:“回圣母,确实如此,今日朝会上,外朝的老大人们都立劝郕王和您以平顺为主,但是郕王一改往日张口闭口国家大义的样子,只说担心自己被天子归来后清算,故而一力坚持,要改嗣位为禅位,并写下了这份手书,具体缘由,内臣也想不通透。”
    面对金英的疑问,孙太后嗤笑一声,开口道。
    “这有什么想不通的,往日里,他一个闲散亲王,无权无势的,想要逼迫哀家,只能依靠朝廷大义,但是如今,局势已定,他自然就不必再伏低做小了。”
    对于朝政,孙太后或许并不精通,但是这些日子下来,也了解了不少,何况无论外朝后宫,脱不开的便是人心算计,这种事情,往往是一通百通,没什么难的。
    说着,孙太后将手书放下,道。
    “不过这也无妨,一个名分而已,原也没什么大碍,不过有备无患而已,哀家也不指着这个拿捏他,倒是他这一番做派,定叫外朝那些大臣惊诧不已吧?”
    金英回道:“圣母英明,外朝的老大人们,的确对此事颇有不满,但是碍于大局,不得不答应下来。”
    孙太后嘴角扯起一丝嘲讽:“到底是个当宗室养出来的,得了几分颜色就开始卖弄,小家子气!”
    金英没说话,但是脸上却浮起一丝不解。
    照他的想法,诏书上头的小文章被郕王识破了,太后理当生气才对,但现在怎么看着,太后娘娘反倒有些高兴呢?
    孙太后瞟了一眼金英,道:“想不明白?”
    金英点头。
    孙太后笑了笑,站起身来,缓缓道:“如你所说,这份诏书不过是有备无患而已,不管怎么说,郕王登基都是已成定局,以后就算是天子回来了,也不可能把他拉下来,所以这份诏书上头,怎么写其实不重要。”
    既然不重要,那为何还要写呢?
    金英没有开口问,因为孙太后已经回答了他:“这其实是哀家的阳谋!”
    似乎是为了一舒这些日子来的郁闷之气,孙太后继续道。
    “这些日子,哀家想清楚了,说到底,如今的局面,守住江山,守住京城才是最紧要之事,那些朝臣,无非也是因此,才跟郕王站在一起。”
    “所以哀家其实没必要在这个时候跟他作对。”
    “相反的,哀家甚至应该支持他,帮着他稳定好局面,守好了京城,才有机会迎回天子,以后的事情也才会有转机。”
    咂摸着孙太后的话,金英渐渐觉出了点味道,试探着道。
    “所以您其实并不是想真的在诏书上做手脚,而是想要让外朝的大臣们,看清楚郕王的真面目?”
    孙太后点了点头,似是想起了什么,坐下来,叹了口气道。
    “说到底,皇帝这次犯的错太大了,朝臣纵然口中不言,但是心中必然生出怨怼之心,所以哀家得帮他挽回来。”
    金英明白了。
    挽回人心,怎么挽回?
    当然是顺着朝臣的意思来,再具体的说,这个当口,以江山社稷为重。
    他们说让郕王登基,那就准他登基。
    说要用禅位不用嗣位,也随得他们。
    至少要让朝臣们看来,太后在一心一意的为国家计,这样一来,朝臣们对于天子的怨怼之心,才会渐渐散去。
    而这个时候,在一心为国的太后娘娘反衬下,郕王殿下的胡搅蛮缠,势必也会让朝臣失望。
    如此一来,一打一拉,这才是孙太后所说的阳谋。
    不论郕王怎么做,终归是他吃亏。
    想明白之后,金英问道:“那娘娘的意思,接下来我们又该如何?”
    轻轻甩了甩头,孙太后从对儿子不争气的那股失望当中挣出来,神色也不似方才般低沉。
    沉吟片刻,孙太后道:“前些日子,你说的宫中内宦的名单,整理的怎么样了?”
    金英于是道:“回太后,已经差不多了,按您的吩咐,多数和王振有所牵连的,都已经处置了,还有些明面上的,是留给郕王他们的,除此之外,还有几个人,怕是有些危险,须得圣母费些心思。”
    孙太后问道:“哪几个人?”
    “御用太监王瑾,少监阮浪,此二人均为范弘门下,都是先皇时便随侍青宫的老人手,对皇上忠心耿耿,平时因为和王振不对付,所以牵扯不深,本没什么大事,不过这些年,王瑾把持御用监,敛了不少银钱,内臣恐被人拿来做文章。”
    宫里头年资深些的宦官,孙太后基本上都有印象,金英这么一说,她就对上了号。
    想了想,孙太后道:“此事不难,你明日拿着哀家懿旨,让王瑾卸了御用太监一职,叫他来哀家宫中掌事,御用监暂且让阮浪去管就是。”
    金英点了点头,这的确不算什么大事,既然王瑾是在钱财上出了毛病,那就暂且让他避避风头便是。
    太后娘娘免了他的职,便是先行处置了,又将其调到了慈宁宫,郕王若要继续追究,未免显得逼迫过甚。
    不过这是简单的,难的在后头。
    金英犹豫了片刻,开口道:“圣母,宫里头有内臣,再加上王瑾,阮浪三人,想来应是无恙,不过圣母既然要在外朝布置,还有两人,恐也需得保下并且召回来。”
    孙太后心中一动,问道:“谁?”
    金英道:“司设监太监曹吉祥,甘肃镇守太监刘永诚。”
    若说宫中的内宦,孙太后倒是熟悉,但是这两个人,她却只是耳熟,并不熟悉,于是金英问道:“这二人是谁?”
    金英道:“这二人皆是镇守各地督军的内宦,圣母并不熟悉,但是他二人,皆曾参与兀良哈之战,在军中甚有人脉,尤其是刘永诚,自太祖时便入宫,曾随先皇平定汉王之战,久有战功,太后若要长久谋划,想必少不了这两人。”
    孙太后沉吟片刻,她明白金英的意思。
    如今京营被于谦拿走,她相当于被砍掉了臂膀,手头一点可用的力量都没有。
    想要拿回来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从监军内宦上想法子。
    皱了皱眉,孙太后道:“照你所说,这两人都不在京中,难不成也会被郕王盯上?”
    金英点了点头,道:“刘永诚还好些,毕竟镇守边陲多年,或许郕王暂时不会动他,但是郕王前些日子,已经命在福建平叛的宁阳侯陈懋撤军回京,曹吉祥身为监军,必要随军而回,他曾是王振门下,若是此刻回京,想必是难有好下场……”
    第92章 曹吉祥
    听了金英的话,孙太后拧着眉头,显然一时也想不出太好的法子。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