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汉世祖 第276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我先回崇政殿了,太后那边,替我去问安,带着刘旸去。”待整理好龙袍之后,刘承祐说道,准备离开。
    “还是先用早膳吧!”符后说。
    “不用了,躲懒半个多时辰,只怕御案之上,又要多积压一些奏疏了……”刘承祐深呼吸一口,念叨道。
    崇政殿,偏殿内,又添了几名才士郎官,号为“崇政郎”。这些人,都是朝臣功勋后辈之中,所选有能才者,至御前效力。随着刘承祐持续收权,政务日繁,他一个人实在照看不过来,这些年轻人,平日里便协理国务,虽然只是些整理的工作,位虽卑,但前程远大。
    李昉以崇政殿学士的名位,为其首。刘承祐回到政殿时,崇政郎们,皆已到值,直接唤来李昉:“有何急务?朕先批了!”
    李昉捧着一整叠的奏疏,单独拎出几封,向刘承祐简述道:“西南转运使阎晋卿所上报,关中诸镇税赋情况,上请陛下,再委官员,充任诸镇,以彻底整合关中财政;
    西南都监向训上奏,凤翔诸军整顿计划,枢密院已有所批示,请陛下核准;
    河东都指挥使王彦超上呈,都司之筹建及司衙所属兵马整顿进展;
    淮东布政使王朴奏请,罢治下十名县令,以彼等荒废政事、中饱私囊、勾结地方不法等罪,另举荐官员;
    另外,保大节度使药元福上奏,请求辞去节度使之职。”
    前面几则,虽然吸引了刘承祐注意,但还得数最后一则,最令他上心。这才过了一夜,就有人请辞了。
    按照刘承祐的想法,昨夜宴上,他话说得算露骨,但毕竟是解权,尤其对于史匡懿这样一镇便是十余年的节度,想要做出放下的决定,总归是不容易的。怎么着,都需要迟疑个三两日,综合情势之后,方才痛下决心,做出明智选择。
    却没想到,此晨,他还没从困倦之中完全摆脱,第一封辞表已然呈上,还是药元福。
    一边享用着尚膳监准备的早膳,一边阅览着药元福的辞表,洋洋数百字,当是药元福亲手所书,并不怎么好看,还有错别字。但是,用词朴实,直抒胸臆。
    小谈其功,略表辞呈,叙政务之苦,不过还是向皇帝表示,他打了一辈子仗,年纪虽长,皇帝若用得着,还是愿意领军作战。另附有一言请罪,说昨夜御宴忘情,君前失仪,乱了礼法,请皇帝原谅。另外,他有五个儿子,虽然不成器,但有些粗勇,可为马前卒,为国效力。
    看完药元福的辞表,刘承祐笑了,呲溜一口,将最后一口面条吃完,又舔了舔碗。当真是人老成妖,这个药元福,虽则率直,倒也坦诚,向他开口,却不含糊。
    不过,刘承祐倒是挺满意的,未生不愉,就因为他坦诚。稍作思虑,刘承祐开口吩咐着:“传诏,解药元福保大节度使之职,封汾国公,赐食邑千户,实封三百户,另加侍中。嗯……以汾国公为京畿都指挥使,其妻赐诰命,其膝下诸子,让兵部量才任用。”
    等处置完药元福所请,刘承祐这才腾出手来,批阅其他奏疏,阎晋卿、向训、王彦超所奏,没什么了问题,迅速做出批示,发传衙司。
    倒是淮东那边,还师之后的这几月来,王朴接掌政务,动静不小,以其性情之刚,手段之烈,在扬州可以说是大展手脚。罢了许多官,杀了许多人,此番一奏,又是十名县令,并且还不全是南唐旧吏。不过,稍有犹豫,朱批照允,对王朴的才情为人,刘承祐还是很信任的。
    似乎是约好的一般,在对药元福恩赏诏下达后,史匡懿、赵晖的辞表,接连而来。对史匡懿,刘承祐以其镇守泾原多年,封为泾国公,赏赐如药元福,只是因为他的病情,让他在到洛阳休养。
    至于赵晖,为陕国公,暂留东京,既作休养,也作顾问备用。循三者之后,安审琦、张彦威、刘重进、王景,陆续上表请辞。
    安审琦自不必说,在郭威南下接手襄州之后,便率一家老小到京,刘承祐以其国之元老,改封其为陈留郡王;张彦威为定国公,刘重进为南阳郡公,王景为渤海郡公……
    这么一来,大汉朝,又多出了几镇,需要着手改制整顿。
    事实上,对于进京的这些节度,刘承祐解职罢权是真,也是通过赎买政策,却没有放任其于地方圈地享乐的意思,或养于洛阳,或留于东京。
    并且,他要的是方镇的治、财、军权,对于这些老帅,却也不是尽数弃用。像他们这些人,领军经验丰富,年纪也至暮年,既解权,换个职位,仍旧可给大汉朝发光发热。全国各地,仍旧渴缺军政人才,刘承祐可不会浪费。像药元福,他不愿解甲,刘承祐仍旧给他机会。
    只是换个地方,不会再似前番移镇,军政大权,悉集于一身。而对这些人的任用,还需刘承祐再加考虑,有的是地方给他们发挥。
    对于这些藩镇节度,尤其是主动服顺的节度,刘承祐并没有异见,解职厚赏只是手段,改制收权,平衡军政,才是目的。
    第188章 边将离京,再获一子
    刚入初秋,虽还不明显,但宫苑之中,花木虫鸟,皆已染上了一层薄薄的秋意。秋阳透过斑驳的树叶,照耀在身上,带来的已是暖意,眼观美景,心旷而神怡。
    刘承祐一身劲装武服,突出一点小肚腩,神清气爽地感慨着:“这难熬的夏季,终于过去了!”
    园圃之间,是一片宽广而平整的草地,视野开阔,刘承祐正习射术。靶位设于十丈之外,不甚远,连发十箭,中者不过六七,中靶心者,更无一矢。
    在旁,陪练者,乃是回京述职的定襄军使杨业,以及宁化军使李万超。又是一轮习练过后,刘承祐收起雕弓,活动了一番有些酸软的胳膊,道:“今日就到此为止吧!”
    接过毛巾,擦了擦脸,又拭拭手,坐到准备的席案后,喝了口水,看着走过来的李万超与杨业,说道:“朕也练箭多年,这射艺,始终难精,远不如二位啊!”
    “陛下胸怀天下,所长者在于治国御将,宵衣旰食,日理万机,有此射术,已然是出类拔萃了!”李万超笑道,从侧面替皇帝的射艺辩解。
    杨业也跟着说,神态认真:“李将军所言甚是,末将等久历戎马,长处军中,弓马骑射,乃看家本事,时时习练,不敢懈怠,以待为陛下,为大汉建功!”
    “武将不懈弓马,乃其分也,有军将如此,何虑于边患,何愁天下不平!”刘承祐轻笑道,看向杨业的目光中,一如既往的喜爱加欣赏:“不过听重贵之言,这建功立业之心,蠢蠢欲动啊!”
    “陛下慧眼如炬!”杨业恭敬地拜道:“一眼看透末将这点心思!”
    杨业在戍代多年,累有功勋,但多小功,随着汉辽议和,边境冲益减,而闻听大汉南征西讨,那颗功业心,确实有些按捺不住。
    “有进取心是好事,但还需磨炼心志,急不得!”刘承祐目光深邃,在果盘上拿起两个梨,分别抛给二人,语气平静道:“朕重整河东兵马,设定襄、宁化、保宁三军于晋北,让你们专事领军练兵,所图者何?开疆拓土是功,保地安民亦是功,天下未定,有的是功业,等待你们去建立。但是,要有耐心!”
    “是!陛下教诲,末将铭记于心!”杨业道。
    “方才所用雕弓如何?”刘承祐问。
    李万超答道:“制艺精良,强劲有力,好弓!”
    “这是军器监名匠新制宝弓,选其最佳者十张进献!”刘承祐说:“朕思之,如此良弓利器,置于宫库染尘,太过可惜。当执于英雄之手,方展其能!你们可各选一张!”
    “另,朕再各赐二位一套精甲!”
    “多谢陛下!”李、杨二人,立刻拜谢。身为武臣,良弓宝甲,没有不爱者,尤其是甲胄,战场上,那几乎是第二条性命。
    刘承祐自己也拿了颗梨,一口咬下,汁液飞溅,说:“你们到京,也一个多月了吧!”
    “正是!”
    “东京虽然繁华,朕却不能让你们多加流连了,若不辞辛苦,收拾收拾,就北还雁门与岢岚赴任吧!”刘承祐嘴上带上了点笑容。
    “遵命!”二人没有丝毫迟疑。
    “北境苦寒,又兼疆防之重,拜托了!”刘承祐直身,语气神态皆变得郑重。
    “官家,秋华殿来报,说贤妃娘子,分娩在即!”恰此时,一名内侍匆匆忙忙,前来汇报。
    闻讯,刘承祐面上顿露喜色,朝李万超与杨业道:“宫中有事,朕就不特地与你们设宴饯行了,向兵部报备,即可赴边就职!”
    “是!”二者应道,李万超则轻笑着:“还要提前恭喜陛下,喜得贵子!”
    “朕纳了!”朝二者挥挥手,刘承祐急步而去。
    ……
    秋华殿内外,又是一片紧张忙碌,临盆产子,如迈鬼门关,虽然折娘子已是二胎,并且身体素来康健,但仍旧不免让人担心。
    除了太后、皇后过来相伴,其他后宫嫔妃,尤其是初孕的符惠妃,都被刘承祐下令,安居己殿。未己,闻讯的折从阮与折德扆两父子,也匆匆赶来。比起皇帝,这父子显然要更加紧张些,听着产室之中传出的痛吟,面上尽是焦虑之色。
    刘承祐神色平静,面无异状,只是不停地在殿中徘徊,步伐很稳,但已持续近一个时辰。
    “二郎,还是先坐会儿了吧!”符后在太后李氏的示意下,上前轻握其手。
    自手中传来的柔软与温热,终于让刘承祐心绪平复了些,撩袍落座,端起茶杯,痛饮一口。
    “二公也坐!”刘承祐看着也站着的折家父子,吩咐着,随即有点发闷气,冲殿中内侍道:“为何不给二公上饮品!”
    “谢陛下!”折氏父子拜谢道。
    又过了约半个时辰,自内室,终于传出一阵清脆的婴啼声,在场之人,大多松了一口气。
    “恭喜陛下,贤妃娘子诞下一名皇子,母子皆安!”
    得此汇报,这才真正开颜,恭贺声不绝。刘承祐也是难得地,喜笑颜开,袍袖一挥,大笑道:“皆赏!”
    折家父子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神中的喜悦,又是个皇子啊!
    乾祐五年七月,秋,贤妃折氏诞子,是为皇五子,帝赐名昀。
    秋华殿中,刘承祐难得轻柔地逗弄着包裹在软锦之中的婴孩子,嘴角挂着浅笑,四子刘昉,迈着小腿,紧跟在其父脚下。将满两周岁,已然能小跑了,只是不稳,不时地抱着刘承祐小腿。
    折娘子静静地躺在榻上,明显又胖了些,虽然仍显得虚弱,但气色有所恢复。刘承祐走上前,坐在榻边,说道:“你肚子争气啊,又给朕添一麟儿!”
    看皇帝高兴,折娘子玩笑似得说:“官家不是想要皇女吗?”
    “诶!不管是男是女,都是朕的血脉,朕都喜欢!”刘承祐一脸的温柔。
    谈话间,襁褓婴孩,又哭了起来,刘承祐学着哄了哄,不见效,反而愈加响亮,无奈地看着折娘子求助,将孩子递给她:“这小儿,怎么如此爱哭?”
    “想当初,四郎,朕怎么折腾,都不哭!是吧!”说着,低头看着仍靠在自己膝下的小刘昉,却见这小儿,正在拿着他的龙袍擦鼻涕。
    见状,刘承祐冲他一瞪眼,这小儿见了,非但不惧,还换了处干净的地方,擦脸……
    “你这小子,敢拿我的龙袍当毛巾!”刘承祐伸手,捏了捏他的小脸,笑道:“长大了,定然不是个安分的主!”
    刘昉冲刘承祐笑:“爹爹,抱!”
    这娘子听了,嗔道:“小儿不知事,官家难道还要与之计较!”
    将刘昉抱起,此子顺着便往刘承祐肩膀上爬,轻易将之镇压,刘承祐偏头看着折娘子。五子已然不哭了,正专注埋头于折娘子解开的衣襟间,闭着眼睛吮吸着,并且还无意识地抓着另外一半……
    没有什么,是一顿奶水,不能解决的。
    很快,命乳娘将二小儿带下去,亲手帮这娘子把被子盖上,故作沉吟。
    “官家有话,且直说吧!”见他这副表情,这娘子问。
    “妇翁来京已久,保宁军那边,不可长久为将,需要人典军。其熟知边事,亦知府情,朕打算将妇翁放归北边!”刘承祐说道。
    闻言,这娘子应道:“这是朝廷军务,虽涉及家父,却也不需知会妾身。”
    刘承祐轻按其手,说:“你父女多年未见,你又产子不久……”
    “能得官家体谅,已然足矣!”这娘子展颜一笑。
    “好好保养,恢复身子!今秋狩猎,朕还要你随驾了!”刘承祐显然很满意这娘子的态度,冲他笑道。
    随着刘承祐将李万超、杨业、折德扆陆续派回三边军使任上,河东兵制的改革,已尽尾声。而在河东待了三个月的赵匡胤,也完成使命归来,足额选取河东精兵五千。
    而在关中,西南都监向训奉命,对关中州镇兵马的整顿,也已展开。未己,刘承祐又下诏,以渤海郡公王景为编练使,前往凤翔辅助练兵,同时,自禁军中,将韩重赟、马仁瑀等青年将校调往西南军中任职。
    第189章 赵大述职
    “元朗,来坐!张德钧,给赵将军上茶!”崇政殿中,赵匡胤进殿复命,满身的风尘状,正待行礼,便被皇帝的热情所打动了。
    “此番河东差使,往返奔波千里,车马劳顿,王事糜烦,辛苦了!”刘承祐笑吟吟地冲赵匡胤道:“差事办得很好,结果朕很满意!”
    “赖陛下信任,委以重任,为国家选取兵才,臣心感之,不敢懈怠。未负陛下使命,臣心得安,些许奔波劳碌,算不得什么!”赵匡胤说道。
    观其行,听其言,若说赵匡胤有什么狼子野心,刘承祐是不信的,至少以他如今的眼力,一点都看不出来。
    点了点头,刘承祐说道:“自河东所选之卒,殿前、侍卫两司,已检阅之,皆精壮之士,未有滥莠,可直接补充诸军!朕已决定,三日后亲自检阅,你为检阅指挥!”
    “谢陛下!”赵匡胤不废礼节,起身谢恩:“河东将士,仰慕陛下天威已久,若得亲感恩德,何愁将士们不效死以报!”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