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一百八十四章 耽搁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回到驿所,萧永藻依旧对今日之事愤怒不已,坐下后就忍不住骂起了南贼无耻,尤其是对何显祖更是大声痛斥,看其架势一副恨不能食其肉,寝其皮。
    “萧公,卖主求荣之徒自有上天报应,如今多说无益,今日见过内贼,其气焰实在嚣张,更是直拒我等提出的和谈停战,不知萧公如何看?”查慎行在一旁劝了一句,并把话题转到正题。
    萧永藻冷哼一声道:“南贼此无非是外强中干,故弄玄虚罢了。”
    “那如南贼真的渡江北击呢?依萧公之见会如何?”查慎行问。
    萧永藻张口就要反驳,可话还没说出来他又把嘴闭上了,查慎行不是什么外人,在他面前不需要一意反驳以维持朝廷尊严,何况此次南下江宁,两人一为正使一为副,其目的是要和南贼进行谈判沟通,完成朝廷交于的任务。而且,萧永藻曾担任过兵部尚书,对于兵事不陌生,这一路行来南贼之强大全都看在眼里,如果说南贼没有渡江北击之心,这是根本就不可能的,但如果对方真的这么做了,扬州是否能守住他是一点信心也无。
    见萧永藻不说话,查慎行已猜出其想法,当即长叹一声,面露忧色。两人对视而坐过了许久,还是查慎行开口又问:“其贼首朱怡成此人,萧公又如何看?”
    “这人嘛……。”萧永藻顿时有些迟疑不决,来之前他对朱怡成是有些前期判断的,作为仅靠一年时间就从一个不为人知的年轻人以如此快的速度崛起江南,而且东征西讨生生从大清身上占据了江南和台湾等地,而且再加上入江宁的所见所闻,此人应是枭雄一般的人物。
    但是今天一见却大失所望,觉得朱怡成只是一个普通年轻人,看上去并未有什么平常。而且,今日朱怡成前后说话连十句都不到,反而南贼的几大官员,比如廖焕之、邬思道、董大山等人反而显出咄咄逼人之态。这和觐见之前对朱怡成的设想完全不同,令人实在奇怪。
    想了想,萧永藻这才把自己的感觉说出,查慎行点点头表示自己也是这样的感觉,似乎人如其名根本就用不到朱怡成身上,更重要的是朱怡成最后并未对他们所提出的条件直接驳回,而是用了此事再议,这样一来似乎又有些讲不清的感觉。
    也许,南贼内部有其他不得知的秘密?这个想法猛然从两人脑海中闪过,这两人久在官场都是人精,顿时轻声商议起来,最后觉得或可从廖焕之身上打破一道突破口。
    此时此刻,内宫偏殿,朱怡成正对今天满清使者觐见一事静静思索着。
    清廷派人前来接触,这点邬思道早就有所判断,主要是朱怡成扩张太快,江南包括南京的失守对于清廷实是重大打击。再加上天下烽火四起,无论是袁奇还是祝建才都在清廷腹地搅的天下不宁,再加上明军的兵锋正盛,丢了江南和长江天险后,清廷想要保住江北,同时稳住阵脚,必须要有时间。
    既然如此,清廷派出使者前来接触也是正常的。军事是政治的延续,这句话朱怡成曾经听说过,其实把这句话反过来讲也一样有道理。眼下,清廷最重要的是获得喘息的时间,只有时间清廷才能调集力量保住江北,同时稳住中原等地的局势。
    而从今天萧永藻和查慎行他们所带的那份信,包括所提出的条件也能证实之前的判断。再加上眼下朱怡成手握三万多八旗俘虏和两江总督等清廷高级官员为质,康熙也不能不救,至少摆出营救姿态是必须的,如真能救回这些人,对于康熙来讲同样也是件好事。
    谈是有必要谈的,因为现在不仅清廷需要时间,朱怡成同样需要时间。地盘扩张太快,明军未免有些消化不良,只有完全掌握的地盘才能转换成真正的力量。现在马上要开始的科举就是为稳固而准备,再加上俘虏清军的整编和各吸收的义军训练等等,没有半年时间根本就无法完成。
    另外,从军力来讲,渡江北击拿下扬州或许可能成功,但拿下扬州后又能如何呢?等拿下了扬州,明军也成强弩之末了,虽然能在江北占据一块地盘,但同样也失去了继续北进的力量。萧永藻今天有句话没说错,清廷在江北的防守虽然处处漏洞,但整体军力还是不容小视,尤其是八旗的铁骑,在平原作战其优势不小。如果因此受挫,甚至把宝贵的军力无意义地仅为在江北占据一块地盘而消耗掉,这种赔本买卖朱怡成是绝对不会去做的。
    所以说,谈判是可以谈,但怎么谈,谈到什么程度,又谈多少时间,这个朱怡成需要自己把握。说白了,这样的谈判双方都是争取时间罢了,这种谈判绝对不会有任何结果,这是从一开始朱怡成就非常清楚的道理。
    其实不仅是朱怡成,北边的那位康熙皇帝或许也是打着这样的算盘,用谈判作为借口来争取时间。所以说,无论是朱怡成或者是康熙,这两个从未谋面的对手心里想的基本一致,就如同两个在拳场上打的筋疲力尽的拳击手,各自退回自己的区域暂时休息,补充体力,然后再在下一回合分个胜负罢了。
    就此,所谓的谈判暂时就这么搁置了下来,朱怡成暂时也未再见清廷使者的想法,不过对于萧永藻和查慎行这两人在南京城的礼遇倒是未缺,除了限制他们在南京的各处自由出入外,其余生活待遇方面下面人都安排的非常优厚。
    把谈判之事搁置,目前最重要的还是科举。十日之后,大明的科举终于举行,这代表着大明重新登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其意义极其重大。
    因为准备时间紧迫,再加上现在的大明仅只有江南、台湾等控制区域,另外民间对清廷抱有希望的人还是不少,科考的举子从总人数上来讲并不算多。
    明清两朝,平均每科取进士人数各有差别,多则三百多人,少则近百人,科举正常分为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各级考试每三年一届。乡试中选称举人,会试中选称贡士,殿试中选称进士。如把这三级考生数量加起来,全国足有万人以上,这还不包括之前取得生员,也就是秀才资格的童试。
    从如此大科举规模中只取二三百人,这的确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如果再加上南北差异,尤其是像江南这种文人辈出的地方,科举要过关更是难上加难。就连邬思道这样的大才也都在科举中落榜,更不用说其他人了。
    这次开科举,考虑到特殊原因,朱怡成采取的政策如下:第一,承认在清廷所取得的科举功名,比如说之前的童试的秀才、举人等等大明一律承认他们的功名,只需要在指定的机构更换新的名册和记录即可。第二,这次科举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进行联考,减少其中繁琐环节,降低门槛,以吸引举子参与。第三,如有之前取得举人功名者可自行选择直接进行会试或在相关机构登记后入仕。第四,增加明法和明算两科,以吸引进士科外的人才。第五,就是文武并行,同时开考武举。
    因为这五点,此次科举共前来举子1600余人,其中武举328人,虽然人数比想象中的稍少些,要知道这可是江南!江南的读书人之多如过江之鲫,普通一乡就是随随便便找出几十个读书人来,至于一县一州来计算,那么读书人就更多了。
    参加人数虽然没预料中的那么多,朱怡成对此倒也不意外,所谓凡事都有第一次,再说其中居然有328个武举参加者,这已让人觉得满意,朱怡成相信,等此次科举完成,随着大明的力量逐渐壮大,那么到第二次科举进行的时候就不是如今模样了。
    大明开考科举,被搁置了多日的萧永藻和查慎行在驿所无比焦虑。之前他们商议后准备从廖焕之这里打开缺口,好不容易贿赂了招待他们的官员把要求见的消息递给了廖焕之,廖焕之收下礼物后也抽出时间来见了他们几面,双方就之前的谈判内容进行了私下沟通。
    从廖焕之的口中,他们方才得知朱怡成对于谈判似乎是有些想法的,只不过朝中有些大臣,尤其是军中将领反对谈判,朱怡成虽然是监国,但对这些军中实权人物的看法却不好直接驳回,所以还在犹豫之中。这点,从萧永藻和查慎行来看和他们对朱怡成的判断是正确的,更坚定了所谓的监国朱怡成只不过是南贼拿出来的一个幌子或者说真正的权利并没有之前想象的那么大。
    这个判断不由得让两人暗暗兴奋起来,似乎觉得完成谈判有望。接下来,对于廖焕之的拉拢更是热衷,以期望廖焕之的身份以协助他们完成谈判。可这事刚进行的顺利,南贼的科举就大张旗鼓地开始了,作为主考官的廖焕之当然无法分身,这事也就很自然地又耽搁了下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